張之洞雷厲風行的精神可嘉,可困擾他的問題是,山西閉塞落后,洋務風氣未開,嚴重缺乏洋務人才。李提摩太雖然每月都搞演講會,但僅靠演講,不足以使與會者成為專業(yè)人才。
無論在哪個世紀,人才都是最貴的。沒有人才,什么事都干不成。
張之洞深知這一點,為了廣攬人才,發(fā)展山西洋務實業(yè),他令人印制了一份題為《延訪洋務人才啟》的招聘啟事,面向全國各省公開招聘熟知天文、算術、水法、地理、格物、制器、公法、條約、語言、文字、兵械、船炮、礦學等方面的洋務人才。
張之洞在這份招聘啟事中明確提出了他的觀點:洋務為當務之急;以商務為體,兵戰(zhàn)為用。也就是說,只有發(fā)展商務經濟,才有資本養(yǎng)兵備戰(zhàn),進而抵御列強侵略;西方國家的政令和學術,值得借鑒和汲取。
這則啟事發(fā)布后,引起了朝野上下的廣泛關注,各省洋務人才也是聞訊而至。張之洞欣慰極了,他決定量才錄用,人盡其才。為提高這些洋務人才的專業(yè)知識,他還派人到上海購買最新出版的有關洋務知識方面的書籍。很快,困擾山西的人才問題便迎刃而解。
搞定了人才后,張之洞便開始著手興辦他的洋務實業(yè),具體項目如下:
1責令洋務局“試制新式機器”,力圖中國制造。
2設立桑棉局,先籌款赴江浙等地招聘機匠,再到上海購置新式織機和農具,開始興辦新式紡織企業(yè)。
3開辦鐵礦。過去,山西冶煉出來的鐵是土鐵,在質量上無法和洋鐵相比,因而被搞垮。張之洞覺得中國不能長期進口洋鐵,于是上奏朝廷,請求開辦山西鐵礦,振興山西鋼鐵業(yè),以解決國內用鐵需求,并與洋鐵抗衡。
4興建學校,發(fā)展教育。清朝以來,山西壓根兒沒出過狀元,究其原因,就是教育發(fā)展滯后,教學及師資力量薄弱。張之洞是翰林出身,曾兩任學政,他是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繼續(xù)存在的,于是奏請朝廷在太原籌建令德堂書院,然后從全省學生中選拔高才生入院深造。
令德堂主講王軒,協(xié)講楊深秀、楊篤、張鐵生等人都是張之洞的幕僚,他們既講傳統(tǒng)的四書五經,又講現(xiàn)代西方學術,從而培養(yǎng)了一批“中西合璧”的新式人才,基本改變了山西教育發(fā)展滯后的局面。
光緒十八年(1892年),令德堂和原來的晉陽書院合并成立山西大學堂。辛亥革命后,全國只有京師大學堂、北洋大學堂、山西大學堂三所大學堂。令德堂的建立,為山西近代文化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起到了奠基作用。
5編練新軍,武裝軍隊。張之洞知道,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洋務大吏之所以能夠雄踞一方,成就大業(yè),就是因為他們都擁有自己的軍隊,正所謂是擁兵自重。對于一個臣子而言,擁兵自重不見得是一件好事,甚至有掉腦袋的危險,但張之洞明白:在風雨飄搖的晚清,作為一個封疆大吏,如果你沒有軍隊,那么你就沒有立足之本,甚至你連自己的腦袋都保不住。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等人都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軍隊,都擁兵自重,他們甚至把軍隊當作是自己的私人武器。慈禧因此時對他們保持著戒備之心,但慈禧并不想要他們的腦袋。坦白地說,慈禧是不敢要他們的腦袋,就因為他們擁兵自重。
張之洞了解慈禧,通過曾國藩等人的例子,他也越來越覺得,作為一個封疆大吏,就應該擁有自己的軍隊,即使不為自??紤],也要為順利執(zhí)政考慮。但張之洞把這一切看得很淡,在他心中,有一個比曾國藩等人更宏偉、更遠大、更無私的計劃:終結過去綠營、勇營等冷兵器軍隊的使命,組建一支新軍,配以洋槍洋炮等新式武器裝備,將其操練成戰(zhàn)無不勝的新時期軍隊,為地方和國家效力。
為打消朝廷疑慮,他上了這樣一道奏折:“臣銳意組建新軍,并不獨為山西一省所用,如果此軍練成一支勁旅,不僅可以補充山西軍事力量,沿邊的萬里防線,也可隨時調用……”朝廷大概被他的一番忠苦之心感動了,于是派令署理陜西延榆綏鎮(zhèn)的記名總兵李先義、副將吳元愷到山西操練新軍。從此,張之洞擁有了自己的軍隊,而李先義和吳元愷也成了他的心腹部將,也成為今后他組建廣勝軍、江南自強軍和湖北新軍的重要將領。
● 固邊圖強
山西之亂,不僅體現(xiàn)在內政上,更體現(xiàn)在疆域和民族矛盾上。具體說來,就是晉北七廳的歸屬問題和蒙漢兩族的矛盾問題。
晉北七廳指的是山西北部的歸化、薩拉齊、豐鎮(zhèn)、寧遠、托克托、林格爾、清水河七廳。這七廳北接蒙古,西抵河套地區(qū),南依長城,東臨河北張家口,戰(zhàn)略位置非常顯要,然而這七廳卻是滿蒙自治廳,實際統(tǒng)治權不歸山西巡撫,而掌握在滿蒙親貴的廳長們手中。
滿蒙自治固然是一種行政手段,但這些廳長仗著自己是滿蒙親貴,加上山高皇帝遠,他們統(tǒng)治一廳,儼然統(tǒng)治一個獨立王國,想干嗎就干嗎。在他們的影響和縱容下,七廳境內“游勇馬賊之剽掠,河界地租之斗爭,奸商大猾之擾亂,風氣囂然,隱患漸伏”,而且境內居民就像外來務工人員那樣沒有歸屬感,官方既不給他們辦理戶口和暫住證,也不興學建校,從而導致當?shù)貙W子沒有進取心,居民對政府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