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放松壓力這一方面,內向者應該多向外向者學習,外向者在面臨壓力時更會以寬闊的胸懷去面對,在壓力面前,他們不會緊張,不會退縮。而內向者的特征是:什么事情都先想到的是別人,什么事情都會考慮到前面,做任何事情都不會違背自己的原則,而且總會往壞處想,這便會導致被生活中的種種因素所迫,不得不承受著更沉重的壓力。而外向者看問題、做事情恰恰相反,他們想得很開,拿得起,放得下。
想了解自己的壓力有多大,常常只能靠感覺,而沒有衡量的標準。下面的方法可以讓我們發(fā)現自己的壓力是否已經升至警戒線以上。
我們可以從日常的異常行為來判斷自己是否已過度緊張。
反應過度——別人只是隨便說說,自己反應就出奇地強烈。
麻木不仁——無論上司交代辦什么事情,都好像沒聽到,不放在心上。
能拖則拖——能拖到明天,就不急著今天做。
虛晃一招——像無頭蒼蠅似的到處亂竄,卻交不出一張具體成績單。
自生自滅——固執(zhí)自我,寧可失敗也不愿意接受他人的善意幫助。
自暴自棄——即使自己的工作不斷地受到他人干擾,也不會表現出不滿。
逃避現實——遇到難題時,依然擺出一副灑脫的態(tài)度。
完美主義——鉆牛角尖,把所有時間都泡在一些無關緊要的細節(jié)上。
朝三暮四——三分鐘熱度,什么事情都想做,但都只做一半。
不分輕重——把十萬火急的工作扔到一旁,先做那些還可以拖的事情。
到處插花——好管閑事,到處招惹事端。
鞠躬盡瘁——天天加班,越耗越晚。
哀莫心死——每天遲到早退,做事心不在焉。
面對生活,我們有很多追求,當我們?yōu)檫@些追求而努力時,是否也考慮過于緊張卻降低了自己的效率?
我們用這些標準分別測試了內向者與外向者,發(fā)現內向者選擇項多于外向者,這就說明外向者敢于直面壓力,比內向者更能勝任有壓力的工作。面對壓力,內向者是無限地擴大它,而外向者則是理智地面對,他們會想方設法地找解決辦法,找壓力的根源,試圖解決它。
打工皇帝唐駿,在微軟工作的時候,曾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曾經有段時間,他的壓力非常大。唐駿說:“那時候不光有來自工作的壓力,還有來自社會的壓力,每天不用上鬧鐘,凌晨3點自然就醒了,而且一直到天亮也難以入睡,腦子里折騰的東西太多,白天工作很沒精神?!睘榱苏{節(jié),唐駿把晚上睡覺時間提前了兩三個小時——既然早上睡不著,晚上就早點睡,希望能保證睡眠時間。但早睡了沒用,就是睡不著,越睡不著越恐懼,越擔心自己的狀態(tài),惡性循環(huán)。后來,他甚至吃安眠藥,這樣睡著是容易了,可照樣半夜3點鐘就醒來。“這樣的日子持續(xù)了好幾個月,壓力大誰也幫不了你,都得靠自己。后來我才慢慢感悟過來,為什么一定要所有人都滿意自己?最壞的結果也就是辭職不干了!想通以后,我就能一覺睡到天亮了。”
“總結十幾年的經歷,我總算找到了一個每個人都學得會的減壓方式”,唐駿說,他的絕招就是“把底線放低放低再放低。做最壞的打算,把底線放到最低,無論在微軟、盛大還是新華都,我的底線是:大不了不做了。當然,這樣的底線或許我永遠都不會觸及,但好比地上有這么個厚厚的軟墊墊在那兒,走鋼絲也不怕掉下來摔痛。心穩(wěn)了,成功更容易”。唐駿說,工作壓力再大,他也會每周空出時間休息,放松或者做短途旅行。要知道,休息是為了更好地工作,解壓是為了有更大的干勁。
內向者往往不是被壓力壓垮,而是被自己想象的壓力壓垮了。外向者可以選擇自己的心態(tài),讓自己快樂地面對壓力,讓巨大的壓力變小,甚至消失。這就是一個人面對生活和追求應有的態(tài)度。很多外向者也向大家分享了一些可以緩解壓力享受美好生活的妙招。
1.確保每天都有放松時間。每個人都需要補充精力,業(yè)余的時候可以多聽音樂、閱讀、看電影來放松自己。此外,每天也要保證充足的睡眠。
2.把鍛煉當成生活中的一部分。開始不需要太高難度,做些有氧運動即可,如散步。以輕快的步伐去散步,所收到的健身效果會比長時間的慢跑更好。
3.公私分明。不要把公事帶回家處理,如果經常如此,就意味著你會排定事情的處理順序、時間的應用技巧以及逐級授權等方面欠缺研究,這會加大你整個生活的壓力。
其實,放松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調整自己的心態(tài),努力保持平常心,對事物盡可能地給予客觀分析,避免主觀臆斷;設計自己的奮斗目標,不要超出自己的能力,不要人為地給自己造成心理壓力。這樣就可以享受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