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象環(huán)生
推翻科穆寧王朝以后,杜卡斯家族的君士坦丁十世(ConstantineX,1059-1067年在位)被大官僚們擁立為新皇帝,建立杜卡斯王朝(DoukasDynasty,1059-1081年)。他代表了大官僚貴族的利益,與軍事派敵對。
君士坦丁十世大幅削減軍費預算,裁減軍隊,他對軍隊采取的一系列措施,顯然與當時險象環(huán)生的國際形勢相違背。
外患依然是拜占庭最大的問題,一些新興的對手嚴重威脅到拜占庭的統(tǒng)治。
意大利:諾曼人在西西里島、南意大利建立政權,取代阿拉伯人成為拜占庭的新威脅,拜占庭在意大利的城市一個個陷落。
北方:佩切涅格人一如既往地進犯拜占庭北部邊陲。
東方:邊境東部的威脅最為嚴重,突厥人填補了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衰落造成的真空,特別是兇悍的塞爾柱土耳其人建立的大塞爾柱帝國。
在外部敵對勢力不斷入侵的形勢下,受益最深的就是軍事派,他們在帶領軍隊對抗外敵的同時,趁機掌握兵權,在政治斗爭中獲勝。
君士坦丁十世死后,在軍事派的壓迫下,其遺孀嫁給了統(tǒng)帥羅曼努斯·戴奧真尼斯(RomanosDiogenes),使他有幸成為皇帝,是為羅曼努斯四世(RomanosIV,1068-1071年在位),與君士坦丁十世之子米海爾七世(MichaelVII,1071-1078年單獨執(zhí)政,又譯作邁克爾七世)共治。
曼奇科特戰(zhàn)役
羅曼努斯四世是一位頗有才能的統(tǒng)帥,但是他卻在曼奇科特戰(zhàn)役(BattleofManzikert)中遭遇了拜占庭歷史上最著名的慘敗。
大塞爾柱帝國對拜占庭的不斷入侵,終于令羅曼努斯四世忍不住了,軍人出身的他決定反擊肆無忌憚的敵人。
1071年,羅曼努斯四世率領一支四萬人馬的軍隊越過埃澤隆,浩浩蕩蕩殺向東方。羅曼努斯四世頭戴王冠,坐上一匹高頭大馬,禁軍的騎士們簇擁在周圍保護著他。
拜占庭軍隊盔明甲亮,刀矛閃著陣陣寒光,旌旗隨風撲棱棱亂抖。
前往小亞細亞的征途漫長而艱難,羅曼努斯四世是個很講究排場的人,供他享受的奢侈品裝滿一車又一車,隨軍緩緩而行。
蝸牛式行軍是羅曼努斯四世在這場戰(zhàn)役中所犯的第一個致命錯誤。
軍隊里的法蘭克雇傭軍紀律渙散,讓沿途的拜占庭老百姓飽嘗洗劫之苦。無奈之下,羅曼努斯四世解散了這支不守規(guī)矩的部隊。
軍隊來到東部邊境,下一步該如何行動呢?將領們的意見發(fā)生了分歧。
一些將領建議皇帝直接進攻大塞爾柱帝國的領土,在蘇丹阿爾普·阿斯蘭(AlpArslan)準備迎戰(zhàn)之前將之活捉。另有一些將領建議軍隊不要貿然進攻,待在邊境防守。
羅曼努斯四世早就無法忍受大塞爾柱帝國的肆意入侵,他執(zhí)意進攻,直搗黃龍。拜占庭軍行進至凡湖(LakeVan),希望出其不意地奪回被土耳其人占領的重鎮(zhèn)——曼奇科特(Manzikert)。
然而,羅曼努斯四世像蝸牛一樣的行軍速度導致阿爾普不但知道了拜占庭軍的動向,更集結了三萬騎兵,作好了戰(zhàn)斗準備。
對敵人動向一無所知的羅曼努斯四世命將領約瑟夫率領部分軍隊轉進克里特(Khliat),自己及后續(xù)部隊則向曼奇科特挺進。
約瑟夫帶走了一半約兩萬人馬,途中遭阿爾普襲擊,約瑟夫所部大敗。
大塞爾柱帝國蘇丹阿爾普·阿斯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