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真正的拿來主義

中國式“贏” 作者:趙伯平


籠統(tǒng)地講“老老實實攻西學”肯定不會讓人服氣。因為西學的范圍太廣了,它包括形形色色的學科門類和觀念迥異的不同流派,洋洋大觀,遠遠不是我們一本書所能涵蓋得了的。我們所講的西學不為別的,單指根在共有人情人性的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首腦之術、首腦之法、首腦之道——我講的這些主要是科技和經營管理之道,以及科學的制度,至于他們的政治民主制度,不在本書之內。這樣的西學因為根在共有人性,而共有人性又無分男女老幼,無分東西南北,無分中美日歐,為一切人所必備,所以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社會科學,所以需要拿來主義,老老實實地學習人家。

曾經讀到一篇《企業(yè)管理:踏踏實實攻西學》的網文,里面講到:

中國人過去十八般武藝都練過,就沒有練過跳高、跳遠、100米跑、曲棍球,但因為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有,我們就得老老實實訓練、趕超。奧運會主要是按西方人的玩法而定下的競技規(guī)矩,我們東方人想去爭成績就只能踏踏實實去操練他們的東西,好在我們現在也真的操練得有些樣子了。WTO就像是商業(yè)界的奧林匹克規(guī)則,這些規(guī)則既不是中國人定的,也不是中國人擅長的,但我們要參與開放式的貿易游戲,我們就得踏踏實實地熟悉、學習與適應。今天是個歐美社會定標桿的時代,我們追求所謂的世界一流,也正是歐美尤其是美國人定的一流,因此我們可以不容商量地說,我們在企業(yè)管理和商業(yè)實踐中只能踏踏實實地“西學為體,中學為用”。

在企業(yè)管理方面,中學之所以不能與西學匹敵,更是因為它有著內在的缺陷:

其一,中學乃是精英化的文化,無論是圣人還是王道,一種修身的文化似有助于個人德行的提升,但從本質上是培養(yǎng)一種自信超然世人的貴族文化,與現時代公共治理的民主取向和消費者取向的要求根本相悖。而西學提倡個性解放,倡導平民文化。

其二,中學過于偏重個人化與情感化的色彩,理性化的成份不足,從而在人群整合功能上輸于西學。所謂100個美國人1個“美國夢”,100個中國人則可能有200個“中國夢”,中國文化中即使有一代天驕,也難傳之后世。自羅馬法以來的西方法律體系及當今的歐美商業(yè)規(guī)則因為本于說理溝通,所以更容易為我們理解、認同、接受。

其三,中學中多從論語、孫子、三國里面附會推衍出來的管理猜想,缺少系統(tǒng)明確的管理體系。自古以來的中學大家主要著眼于說語焉不詳的治理大道,或者絮絮叨叨的治家做人之道,而甚少著眼于組織、人群和系統(tǒng)設計;個人感想多,客觀總結少;偶發(fā)之想多,周全邏輯少。

對于作者的意見,我除了在“西學為體,中學為用”有所不同外,其他觀點都大力支持。對“西學為體,中學為用”觀念持保留意見,主要是未經限制的“中學”概念和西學一樣紛繁蕪雜,良莠不齊,不能夠全部拿來作為中國企業(yè)管理來用,譬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上陣要靠父子兵,打虎要靠親兄弟的中學思想能拿來用嗎?顯然不能。將這檔子中學觀念拿來用,一定會用死人,用死企業(yè)的。

廣義上的中學是古老中國上下五千年所創(chuàng)造的一切物質文明加精神文明的總和,既有紅燒肉、千鐘粟、黃金屋,也有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狹義上的中學單指精神文明。無論是廣義的中學,還是狹義的中學,其范疇都過于龐大,都不是我們的力所能及的。傳統(tǒng)所講的中學,僅僅限定于三綱五常、內圣外王、天人合一、無為而治、前生后世、因果報應等統(tǒng)領我國傳統(tǒng)農耕文化的核心價值理念,這些理念已經遠離了今天的社會,理應揚棄。

傳統(tǒng)農耕社會的中國文化雖然門派林立,內容繁多,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陰陽家、兵家、農家、縱橫家、雜家、名家、小說家,詩詞歌賦、音樂繪畫、天文地理、算術醫(yī)學等一應俱全,但真正有機會左右了國民精神培育的,代代相傳的,至今仍在給國民的言行舉止以實實在在影響的卻是我們所講中學里的主流,也就是三綱五常、內圣外王、天人合一、無為而治、前生后世、因果報應等。

至于那些游離于主流之外的支流,像孟子的“君輕民貴”、孔子的“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墨子的“非攻兼愛”等因為不合于傳統(tǒng)農耕社會的大一統(tǒng)標準,要么被禁止,要么被局限于少數人和少數歷史時期,盡管也客觀存在于我國傳統(tǒng)文化之中,但對國民精神的影響卻微乎其微。而這些支流思想,在我們看來確實是非常有用的,與今天的西學有暗合之處。

近一百多年來,國人在如何對待傳統(tǒng)中學的問題上,由于概念不清和標準不一的緣故,一直存在著很多無謂的爭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公與婆壓根兒就不是講的同一個理。我覺得客觀公正地評估傳統(tǒng)中學離不開兩方面,一方面要看什么樣的傳統(tǒng)中學。像四大發(fā)明、祖沖之的圓周率、張衡的地動儀、紅燒肉、茅臺酒之類的傳統(tǒng)中學,無人會去否定,也無人能夠否定,但如果是男尊女卑、打板子、留辮子之類的傳統(tǒng)中學則另當別論。

另一方面要看以什么為標準。如果以傳統(tǒng)農耕經濟為標準,那些反市場、反競爭、反科學、反民主、反人性、反創(chuàng)新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法先王、視金錢如糞土、安分守己、明哲保身等主流價值理念,不但不會反動,而且優(yōu)越得無以復加!須知我國的農耕經濟曾經遠遠走在了世界各國的前頭,曾經是世界農耕經濟的極致。

如果以現代市場經濟為標準,那些在傳統(tǒng)農耕社會大行其道的主流價值理念,到了現代市場社會恰恰是需要堅決反對的,因為現代市場經濟是通過對傳統(tǒng)農耕經濟的否定而得以建立起來的,主流約等于糟粕。相反,那些在傳統(tǒng)農耕社會若隱若現的支流價值理念,到了現代市場社會卻需要發(fā)揚光大,支流約等于精華(注意是約等于,不是百分百)。

傳統(tǒng)中學的支流固然可以作為中國企業(yè)管理來用。但需要指出的是,緣于這樣的支流終究是農耕經濟的產物,因而,不能拿來就用,而要先剝去其農耕經濟的外殼,然后再加以適當地用。譬如禮,當今市場經濟也講禮,但這種禮不是傳統(tǒng)農耕社會基于專制的三叩九拜,不是傳統(tǒng)農耕社會禮儀的直接延續(xù),而是基于現代市場社會平等尊重的禮節(jié)禮貌,還有市場規(guī)則。再譬如內省,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也需要內省,但這種內省的目的不是傳統(tǒng)農耕社會為了個人安穩(wěn),為了全身而退的淡泊明志與無欲則剛,而是現代市場社會為了更好更高效地進步,為了雙贏多贏進行的自我檢討和自我反思。

我之所以主張要老老實實向西學,是因為我認為,老老實實是基于價值判斷的一種態(tài)度,踏踏實實是一種行為,人往往是態(tài)度決定行為。國人只有對我們所講的西學先懷著一種敬意,奉為一種無中西之分的科學,不懷任何先入之見,老老實實地對待,而后踏踏實實地攻讀、認認真真地鉆研才有意義。老老實實向西學的取向在先,踏踏實實攻西學的行為在后,態(tài)度端正了,踏實地學才會近乎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