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世紀:東方文化的時代(2)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 作者:季羨林


我們還可以從20世紀后半期西方興起的幾種新的科學模糊學、混沌學中進一步的說明。模糊學是從模糊數(shù)學開始的,以后又有模糊邏輯、模糊語言……就說模糊語言,我們天天開口講話,從未懷疑過自己的語言是模糊的,但是說天氣好,怎么叫好?天氣暖,怎么叫暖?長得高,怎么叫高?這件事情好,怎么叫好?都是模糊的。我們可以對這些問題仔細分析、追根到底,但是要講清楚卻很難。混沌學被譽為繼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和普朗克的量子力學之后20世紀科學的第三個偉大的發(fā)現(xiàn)。關于混沌學,美國學者格萊克寫過一本書《混沌:開創(chuàng)新科學》,此書有漢譯本。我國周文斌先生在1990年11月8日《光明日報》寫有書評,文中有一段話說:"混沌學是關于系統(tǒng)的整體性質的科學,它扭轉科學中簡化論的傾向,即只從系統(tǒng)的組成零件夸克、染色體或神經(jīng)元來作分析的傾向,而努力尋求整體,尋求復雜系統(tǒng)的普遍行為。

它把相距甚遠的方面的科學家?guī)У搅艘黄?,使以往的那種分工過細的研究方法發(fā)生了戲劇性的倒轉,亦使整個數(shù)理科學開始改變自己的航向。它揭示了有序與無序的統(tǒng)一,確定性與隨機性的統(tǒng)一,是過程的科學而不是狀態(tài)的科學,是演化的科學而不是存在的科學。它覆蓋面之廣,幾乎涉及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各個領域。"為什么在20世紀后半期,西方有識之士開創(chuàng)了與西方文化整個背道而馳的模糊學、混沌學呢?這說明他們已經(jīng)痛感西方分析的思維方式不行了。世上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的、百分之百的正確,金無足赤、人無完人,絕對的好、絕對的美是不存在的,一切都是相對的。分析的方法有限度,要把一切都弄得清清楚楚是辦不到的。必須改弦更張、另求出路,這樣人類文化才能繼續(xù)向前發(fā)展。

我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許多事情就是這樣。從整個世紀來看中國文化在世界上占領導地位,這是東方,三十年河東。到明朝末年,西方文化自天主教傳入起,至今幾百年了,西方資本主義的物質文明給人類帶來很大的福利;但另一方面也帶來災難,癌癥、艾滋病、淡水資源短缺、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平衡的破壞等等。這些災難中任何一個解決不了,人類就難以繼續(xù)生存。怎么辦?人類到了今天,三十年河西要過,我們就像接力賽一樣,在西方文化的基礎上,接過這一棒,用東方文化的綜合思維方式解決這些問題,去除掉這些弊端。所謂綜合,就是整體觀念、普遍聯(lián)系這八個字。西方的哲學思維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從個別細節(jié)上窮極分析,而對這些細節(jié)之間的聯(lián)系則缺乏宏觀的概括,認為一切事物都是一清如水,而實際情況并非如此。我認為中國的東方的思維方式從整體著眼,從事物之間的聯(lián)系著眼更合乎辯證法的精神。就像中醫(yī)治病是全面考慮、多方照顧,一服中藥,藥分君臣,癥治關鍵,醫(yī)頭痛從腳上下手,較西醫(yī)的頭痛治頭、腳痛治腳更合乎辯證法。

總之,我認為,西方形而上學的分析已快走到盡頭,而東方的尋求整體的綜合必將取而代之。以分析為基礎的西方文化也將隨之衰微,代之而起的必然是以綜合為基礎的東方文化。"取代"不是"消滅",而是在過去幾百年來西方文化所達到的水平的基礎上,用東方的整體著眼和普遍聯(lián)系的綜合思維方式,以東方文化為主導,吸收西方文化中的精華,把人類文化的發(fā)展推向一個更高的階段。這種取代,在21世紀中就可見分曉。21世紀,東方文化的時代,這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愿望為轉移的客觀規(guī)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