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達拉宮
三百多年來,一座宮殿一直矗立在神秘的世界屋脊之上,矗立在“圣城”拉薩,在青藏高原特有的陽光照耀下,散發(fā)出令人震撼的輝煌壯美。
三百多年前,五世達賴喇嘛曾經(jīng)賦詩贊嘆這座宮殿:“相等帝釋美妙宮,羅剎王威城相同……”她的美麗如帝釋的宮殿一般,她的莊嚴堪比羅剎王的城堡。
用何種的詞匯來形容這座最接近天空的布達拉宮都不過分,她至高無上,獨一無二。她從紅山的巖石上長出,向天空伸展。
她是神圣的,但也沒有離開這俗世紅塵。
布達拉宮最初的建造者是第三十三代藏王松贊干布。這位西藏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人物,十三歲就繼承了王位,在之后四年的時間里,他平定內(nèi)亂,征服青藏高原的各個部落。公元633年,年僅十七歲的松贊干布將首都由雍布拉康遷至拉薩,他創(chuàng)制文字,引進佛教,并制定了一系列法律、行政、軍事和度量衡制度,以拉薩為中心建立起強盛的吐蕃王朝。
紅山位于拉薩的中心部位,形似一頭安臥的巨象。松贊干布在這里修建了自己的王宮——布達拉宮。
當時的中原地區(qū)正值盛唐,為鞏固政權(quán),松贊干布與相鄰的大唐和尼泊爾和親,尼泊爾的尺尊公主和大唐的文成公主相繼來到拉薩。為迎接兩位公主的到來,松贊干布擴建了后宮。史料記載,當時的布達拉宮共有一千間宮殿,“無比稀有,美麗堂皇”。
松贊干布是第一位引佛法入藏的君主,在西藏人心中,他是西藏的永恒祜主觀世音菩薩的化身。《吐蕃王統(tǒng)世系明鑒》中說:觀音菩薩覺得教化雪域眾生的時機成熟,便從自身射出四道光明,一道射往尼泊爾降誕為尺尊公主,為白度母轉(zhuǎn)世;一道射往大唐降誕為文成公主,為綠度母轉(zhuǎn)世;一道射往藏地化為六字真言的法身形相;一道從觀音菩薩心間射出,入郎日松贊王妃腹中,降誕為松贊干布。
轉(zhuǎn)世輪回的概念并非西藏文化中所獨有,但卻在西藏文化中最為根深蒂固。每個人都不僅僅是他自己,還代表著之前生生世世的流轉(zhuǎn)?!拔沂钦l”的問題對西藏人從不造成困惑,在藏傳佛教修行中,“凈觀”是重要的原則和技巧之一。那意味著在內(nèi)心中把周圍的一切生命視為佛、菩薩的化身顯現(xiàn),無論人類還是昆蟲,無論貴族還是乞丐。在一個“凈觀”的修行者看來,外在變異的人性與內(nèi)在永恒的佛性并沒有矛盾。
從松贊干布建造布達拉宮至今已經(jīng)一千三百多年了,在這一千三百多年中,布達拉宮的命運似乎也和整個西藏地區(qū)的興亡盛衰緊密聯(lián)結(jié)在一起。伴隨著吐蕃王朝的統(tǒng)一和興旺,布達拉宮在紅山上屹立了兩個多世紀。但無論是英明神武的松贊干布,還是他雄偉莊嚴的王宮,都逃脫不了“無常”的宿命。公元9世紀中葉,統(tǒng)治西藏兩百多年的吐蕃王朝四分五裂,布達拉宮也在內(nèi)戰(zhàn)中毀于兵火。在此后的六百多年里,隨著西藏的政治中心移至薩迦,拉薩不再是西藏的中心,布達拉宮也在歲月的磨礪中被逐漸淡忘,一直處于破敗之中。
公元1642年,五世達賴喇嘛成為西藏政教合一的領(lǐng)袖。與松贊干布一樣,歷世的達賴喇嘛也都被西藏人視為觀世音菩薩的化身顯現(xiàn)。五世達賴做出了與松贊干布一樣的決定,在紅山上重建布達拉宮。經(jīng)過六百多年的時光流轉(zhuǎn),布達拉宮也似乎進入輪回轉(zhuǎn)世,再次獲得了新的生命。
這一次重建始于公元1645年,公元1648年完成了我們看到的布達拉宮的白宮部分,包括頂層達賴喇嘛的寢宮、護衛(wèi)室和西藏地方政府十三品官員的辦公場所。
公元1652年,五世達賴喇嘛率領(lǐng)僧俗官員三千余人,前往北京覲見順治皇帝。順治皇帝給達賴喇嘛冊封了金冊、金印,從此,達賴喇嘛的稱號正式被中央政府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