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宴已畢,下人撤掉碗盤,我二人也轉到廂房喝茶。這茶乃是極品的黃山毛峰配以野山參的細須泡成,其味醇甜可口,其效滋補全身。只可惜我心里想的早已不在這茶上。
喝完茶,四爺帶我來到前跨院,指著一根木桿問我:“你可知這是什么?”我先前的所有注意力都被立在西邊靠墻的兵器架子所吸引,并沒注意到東邊還立了根一丈多的木桿,一時也是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就隨便應了一句:“是旗桿吧”。四爺搖頭,道:“這根木桿叫做‘查索’,傳說是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用來抬參的工具”。
我大驚:“太祖也曾進山抬參?”
四爺點了點頭,道:“明朝萬歷年間,朝中觀天象的官員覲見說,關外出現(xiàn)一名能夠危及到天子的滿人,此人腳下有七顆紅痦子,如不加以扼制,日后必?作亂,勸明帝應當盡早誅殺,以絕后患。萬歷皇帝聽罷,急令遼東總兵李成梁緝拿。恰巧努爾哈赤的腳底就長了七個紅痦子,李成梁發(fā)現(xiàn)后將其五花大綁,準備于次日押往北京。所幸努爾哈赤命不當絕,李成梁的愛妾喜蘭見他聰明非凡,相貌英武,一心想要解救,便在半夜開了后花園的門,讓他騎著大青馬逃跑?;蛟S是上天有眼,最后烏鴉和喜鵲都來幫忙掩護,努爾哈赤最終逃出了虎口。而放掉努爾哈赤的喜蘭則被李成梁打得皮開肉綻,一絲不掛地死去。努爾哈赤跑進長白山里,與八名抬參的女真人結拜為兄弟。他們歷盡艱險,一共抬出了八八六十四棵大山參。之?用這些山參換來馬匹、兵器、糧草,人也越聚越多。努爾哈赤和他的八位兄弟南征北戰(zhàn)。經(jīng)過幾年的磨煉,成為一個能騎善射、有勇有謀的將領。又到后來,他們統(tǒng)一了東北一帶,努爾哈赤當了清朝的皇帝,他的八位兄弟成了八旗首領。在建立大清之后,努爾哈赤敕封舍命營救自己的喜蘭為佛陀媽媽,歲歲崇奉祭祀,喜蘭因為死在萬歷年間,所以在民間也被尊為‘萬歷媽媽’?!?/p>
我一直以為外表粗獷的四爺只是一介武夫,徒有懾人的外形而沒有讓人折服的內涵,可四爺剛才的一番博古通今,卻讓我徹底對他改變了看法,驚得我張大嘴巴,愣在那里,一時不?道說什么才好。
四爺接著說:“拋開那段歷史不說,咱們再回過頭來說說這根‘查索’。為了方便,以后我叫它‘索撥棍’,你別小看這根木棍,它可大有講究,我們大多數(shù)活動都與它有關?!?/p>
我有點不解:“拿一根長槍或一柄大刀不是更好?”
四爺搖頭:“此言差矣,拿棍子不是叫你打獵的。拿長槍大刀就更不行了,那與占山為王的響馬有什么區(qū)別?你要記住,我們抬參的人,是受上天和祖師爺特殊眷顧的人,既然祖師爺老把頭都肯把人參拿出給你采,那你就一定要保證不去動山上的其他物件,否則你再被麻達鬼困在山上,祖師爺老把?就不會出來救你。
“和這棍子有關的,主要有‘排棍’、‘叫棍’、‘接棍’和‘回棍’四樣。所謂‘排棍’,就是進山之前的人員分工:一般找一個有經(jīng)驗的首領來帶隊,這個負責人被稱為‘把頭’,當把頭宣布在某塊地開始尋參的時候,所有人要排在一個橫排,把索撥棍橫過來,每個人的棍子都接在一起,最遠也不能讓出一塊磚的厚度。之后大家開始地毯式的搜尋。其中邊上的兩人關乎著隊伍的走向,必須要選擇有經(jīng)驗的老手擔任。最左邊的人叫做‘里棍’,最右邊的人叫做‘邊棍’,里棍和邊棍要邊走邊‘打拐子’,‘打拐子’就是將細樹枝折斷成?定的形狀,做記號,避免重復搜尋;除了把頭,里棍和邊棍,中間的可以由一些沒有經(jīng)驗的新手來擔當。
“所謂‘叫棍’就是為了避免進山與猛獸相遇,在抬參之前大家都聚在一起,拿棍子敲打樹干。山上的動物平時很少能夠聽到如此大的聲音,一般都被嚇跑了。這樣就既夠保證了自己的安全,又能夠與猛獸秋毫不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