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今古文之分(2)

國學十六講 作者:章太炎


漢代學者以為古代既有“經(jīng)”必有“緯”,于是托古作制,造出許多“緯”來,同時更造“讖”。當時“緯書”種類繁多,現(xiàn)在可查考的只有《易緯》八種。明孫彀《古微書》中輯有緯書很多?!兑拙暋匪v的是時令節(jié)氣,僅如《月令》之類;《春秋緯》載孔子著《春秋》、《孝經(jīng)》告成,跪告天,天生彩云,下賜一玉等話,便和耶穌《創(chuàng)世紀》相類了?!白彙笔恰昂訄D”一類的書,專講神怪,說能先知未來,更近于宗教了。《緯書》西漢末年才出現(xiàn),大概今文學家弟子迎合當時嗜好推衍出來的。

“經(jīng)”有兼今古文的,也有無今文而有古文的,也有無古文而有今文的。漢代古文學家,可以列如下表:  

 《儀禮》當時稱為《士禮》,在古文今文,只為文字上的差別?!吨芏Y》在漢初不以為經(jīng)典,東漢始有杜子春和二鄭替彼注釋。此外今古文便各自為別了。今古文的區(qū)別,本來只在文字版本上。因為《六經(jīng)》遭秦火,秦代遺老就所能記憶的,用當代語言記出,稱為今文;后來從山崖屋壁發(fā)見古時原本,稱為古文,也不過像近代今板古板的分別罷了。但今文所記憶,和古文所發(fā)現(xiàn)的篇幅的多少,已有不同;今文家所主張和古文家所說,根本上又有不同;因此分道揚鑣。古文家異于今文家之點,在下文細說:

(一)《易》以費氏為古文家,是劉向定的。因為劉向校書時,就各家《易經(jīng)》寸字匕看,只有費氏相同,所以推為古文家。以《易》而論,今古文也還只文字上的不同。

(二)魯恭王發(fā)孔壁得《尚書》,《尚書》的篇數(shù)就發(fā)生問題。據(jù)《書傳》太史公日:“《書傳》、《禮記》自孔氏。'’可見孔安國家藏《書傳》,確自孔壁得來稱《書序》有百篇,而據(jù)伏生所傳只有二十九篇可分為三十四篇,壁中所得卻有四十六篇可分為五十八篇,相差已十七篇。并且《書傳》所載和今文更有許多不同的地方。孟子是當時善治《詩》、《書》的學者,他所引的“葛伯求餉”、“象El以殺舜為事”等等,在今文確是沒有的,可見事實上又不同了。    ·

(三)《詩》因葉韻易于記憶,當時并未失傳,本無今古文之分。毛氏所傳《詩》三百十一篇,比三家所傳多《笙詩》六篇,而所謂《笙詩》也只有名沒有內(nèi)容的。《毛詩》所以列于古文,是立說不同。他的立說,關(guān)于事實和《左傳》相同,關(guān)于典章制度和《周禮》相同,關(guān)于訓詁又和《爾雅》同的。

(四)鄭康成注《儀禮》,并存古今文。大概高堂生傳十七篇和古文無大出入??妆诘谩抖Y》五十六篇,比高堂生多三十九篇。這三十九篇和今文中有大不同之點:今文治《禮》,是“推士禮致于天子”,全屬臆測的;此三十九篇卻載士以上的禮很多。二戴的主張,原不可考,但晉人賀循引《禮》,是我們可據(jù)以為張本的。

(五)“左氏多古文古言”,《漢書·藝文志》說:《左氏傳》是張蒼所獻。賈誼事張蒼,習《左氏傳》,所以《賈誼新書》引《左氏傳》的地方很多?!蹲笫蟼鳌返氖聦崳汀豆颉范嗖幌嗤??!遁灹骸分惺聦嵼^《公羊》確實一些,也和《左氏》有出入。至于經(jīng)文本無不同,但《公羊》、《轂梁》是十一篇,《左氏》有十二篇,因《公》、《轂》是附閔于莊的。閔公只有三年,附于莊公,原無大異,但何休解《公羊》,卻說出一番理由來,以為“孝子三年無改于父道”,故此附閔于莊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