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與“服務”
要想說清楚“管理”對我們的含義,我們必須要面對現(xiàn)實。當年,當《物權法》出臺時,我就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jié):中央電視臺在某檔節(jié)目里專門談到,要求所有的物業(yè)管理公司要把“管理”二字去掉,
更名為物業(yè)服務公司。我當時突然有了一種想法,物業(yè)管理公司加了“管理”二字往往就模糊掉了業(yè)主的概念,他們會認為我是“主人”,我是“爺”,而業(yè)主是“孫子”。因此,他們往往會用一種行政命令的口吻,用一些紅頭文件的形式向業(yè)主傳達他們的命令。而如果他們把“管理”二字去掉,改成了“服務”,會有怎樣不同的情況呢?
“服務”,用北京話講就是伺候人,就是“當孫子”??墒沁@個世界誰都想當“爺”,沒人愿意去做那個總得低眉順眼,被人呼來喝去的“孫子”。所以當“物業(yè)管理公司”改為“物業(yè)服務公司”之后,他們馬上就明白了誰才是業(yè)主,誰是提供服務者。這個時候,當他們見到業(yè)主的時候,整個態(tài)度馬上就變了,所謂“業(yè)主滿意度”也自然就成為考核他們的一個指標了。這樣的轉變,難道僅僅是因為一個詞的變化嗎?
我們再來思考另外一種現(xiàn)象,也就是當我們國家在進行政府機構改革的時候,要把許多的行業(yè)協(xié)會由原來的機關改為事業(yè)單位,叫做“行業(yè)管理協(xié)會”,而這些人也基本上都是由機關的離退休的人員組成的。由于是“管理協(xié)會”,他們所實行的方法基本上仍然是傳承了機關的作風,沿用了一種下發(fā)“紅頭文件”,指手畫腳的習慣。后來,國家也一紙文書要求他們全部改為“民間協(xié)會”,要求所有的協(xié)會都把“管理”二字去掉。名字是換掉了,但實際上他們的意識還沒有去掉。
說這些,是想讓大家思考,其實在我們這么一個有著漫長的歷史和文化積淀的國度里,當我們談“管理”的時候還真的是需要小心一些的,尤其是身為管理者。因為,當你成為一名管理者的時候,很可能你會在有意無意中尋找你的被管理者,于是,就有可能把他們當成“囚犯”,當作“馬匹”,你就自然地會有一種給他們戴上“嚼子”的心態(tài)與沖動了。
罰與獎的奧秘:“管理”和“控制”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質量實際上是怎么運行的吧!在現(xiàn)實里面我們發(fā)現(xiàn),質量往往都是用負面因素來描述的,比如不良率、缺陷率、抱怨率等等,而且使用的也都是一些懲罰和不符合項。從而就使得大家面對質量,第一是怕,第二是煩,第三是逃,第四就不免作假。這樣就把一種積極向上的、良好的氛圍給變糟了,把一種美好的東西變成了讓人們退避三舍的東西。這讓人很郁悶。于是,大家都開始試圖從各個方面進行嘗試,以求沖出重圍、解開難題。
當年,“人性假設理論”的創(chuàng)始人道格拉斯·麥格雷戈(DouglasM·McGregor)大師就試圖探討“企業(yè)的人性面”,并提出了著名的“X理論Y理論”解決方案。
所謂“解鈴還要系鈴人”。今天,當我們再次面對這個問題時,恐怕僅僅默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就算加上“人之初,性本惡”也是遠遠不夠的,我們需要的是更加有效的解題思路。當然,如果我們能夠屏蔽掉那些有爭議的和懸而未決的題目,那么,就有可能通過簡化的方式去聚焦核心的要素,同時,觀察現(xiàn)實的實踐活動,從而得到有益的啟迪。
于是“罰與獎”的問題就浮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拋開我們前面談到的為了制度而制度的方式,我們來談一下“罰”。我先來講兩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講的是濟南有一家造鍋廠,其員工大多是農民工,用他們廠長的話說,他們的素質是比較差的。所以,廠長說:“對于我們的員工,唯一的辦法就是用'懲罰'的辦法去約束他們,管理他們,必須要讓他們長記性。”所以,在這家工廠里,只有懲罰沒有獎勵。為此,各崗位他都給了很高的薪水,提出的要求也就很高,然后他就開始實施嚴格的懲罰。這種方式反而使他們廠在短期內,迅速成長為行業(yè)的佼佼者,甚至把業(yè)務拓展到海外,實現(xiàn)了和美國企業(yè)的合資,把國內的品牌變成了國內國際雙品牌的運作模式。似乎這種方式也是比較成功的。
再來說第二個故事:在廣東的番禺和深圳,首飾加工業(yè)十分發(fā)達,是世界金銀珠寶的加工集散地之一。有一家從事黃金首飾生產的企業(yè)的老板,為了擴大生產規(guī)模,造福家鄉(xiāng)人民,決定在自己的老家潮州建一家分廠。建廠之初,老板專門請來了一位有著豐富管理經驗的廠長,全權負責潮州工廠的生產和管理。
這位廠長上任伊始,即采取了非常敵對的方式。因為害怕工人們偷工減料、弄虛作假,或者把偷偷把金子夾帶出廠,就采取了非常嚴格的“人盯人”的防范措施。同時,在各個時段,尤其是上下班的時候,對進出的每一個人進行搜身。而像負責出貨、每天發(fā)放金銀和原材料的這些重要崗位,任用的則都是自己的親屬。
這種強硬的管理方式讓員工們十分反感和抵觸,因此工廠的勞動生產率非常低,小偷小摸現(xiàn)象更是層出不窮。得知這一情況后,老板果斷的把這位廠長開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