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jié) 游學經(jīng)歷和共同體生活體驗
1853年,美國海軍將軍佩里率領(lǐng)四艘全部涂成黑色的軍艦駛?cè)肴毡镜慕瓚魹常晕淞Ρ破冉瓚裟桓蜷_國門。這一改變了日本近代史發(fā)展進程的大事件,也間接地改變了身處九州偏僻之地中津藩的福澤諭吉的命運。因為不斷緊張的對外危機,中津藩也開始籌劃海防,并計劃派出人員學習洋學、炮術(shù)等知識。一直渴望離開中津藩的福澤諭吉在哥哥三之助的幫助下,終于也獲得了派到長崎求學的機會。1854年,20歲的福澤諭吉趕赴長崎求學。
福澤在長崎大約住了一年左右的時間。除了剛開始和藩里重臣之子奧平一岐短暫地住了一段時間之后,主要是作為食客寄居在蘭學炮術(shù)家山本物次郎的家中。山本雖然被稱為炮術(shù)家,但其實并不懂荷蘭語,只是家里有一些抄錄的荷蘭文軍事書籍,平時依靠向外借出這些書籍換些經(jīng)濟收入。福澤一邊在山本家里承擔繁重的家務,一邊到長崎各處的蘭學家中聽課學習荷蘭語。一年多的時間過去,福澤初步掌握了荷蘭語。也許是因為嫉妒福澤學習進步很快的原因,同在長崎求學的奧平一岐設計想讓福澤回到中津藩。福澤在聽說這件事后,決意去江戶繼續(xù)求學,在途經(jīng)大阪見到哥哥三之助后被留下。接續(xù)父親職務在大阪的哥哥三之助,擔心福澤的行為會受到藩里的處罰,于是力勸福澤留在大阪學習蘭學。
1855年4月25日,福澤又一次在哥哥的安排下,進入當時聞名全國的蘭學家緒方洪庵開設的荷蘭語私塾——適塾學習。學習期間福澤諭吉曾患重病,在洪庵的精心治療下稍有好轉(zhuǎn),之后和哥哥一同回鄉(xiāng)養(yǎng)病。病愈返回大阪期間哥哥去世,不得已又回鄉(xiāng)繼承家業(yè)。繼而他痛下“無論如何也要學習出來當個有才干的人”的決心,變賣家中父親的藏書還債后,再次回到大阪的適塾學習。
在大阪自由自在,有時甚至有些放任不羈、努力刻苦又不修邊幅的求學生活,無疑給福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自傳》里有關(guān)的細節(jié)描寫占據(jù)了相當大的篇幅。讓福澤留下如此深刻印象的,除了適塾里由學生自主運營所帶來的自由的學習氣氛之外,還有就是完全靠學習成績來排定座次這樣的能力主義的規(guī)定。在這樣自由而且不乏緊張的學習氣氛當中,福澤依靠
天資聰穎以及個人的努力等原因,最終做到了塾長——在學校里僅次于老師緒方洪庵的地位。
另一方面,《自傳》里描述的有關(guān)福澤和同學們天真無邪又質(zhì)樸無華的友情也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相對于在中津藩時的孤獨寂寞,在大阪的求學生活當中福澤總是和很多同學一起刻苦學習、玩鬧嬉戲。其中雖然不乏夏日裸體、假裝打群架、騙人吃河豚等惡作劇,但讀來總覺他們擁有年輕人特有的活潑可愛。這種既有緊張競爭又充滿和諧友情的共同體式的生活,也給日后福澤在《勸學書》當中主張以學問定高低貴賤,既有競爭而每個人又都各守本分的和諧社會的描繪,提供了經(jīng)驗基礎(chǔ)。
每日以自然科學為主的蘭學學習,不知不覺中漸漸地改變了福澤諭吉的思維方式,這主要表現(xiàn)在他對中醫(yī)(日本稱漢方醫(yī))的態(tài)度上?!蹲詡鳌防锩枋隽诉m塾的學生們見到中醫(yī)塾的學生們后的厭惡之情,“我不僅討厭中醫(yī),即連儒家也很憎惡,總認為中國派的東西都應該打倒,這好像是注定了的”。這種回憶當然有老年福澤思想的投影,所以不能全部相信。但這至少也表明客觀實證的西洋近現(xiàn)代科學研究方法開始影響到曾經(jīng)差一點就成為儒學者的福澤諭吉。
進入適塾學習三年后的1858年10月,在大阪的福澤接到了中津藩在江戶藩邸的命令,要他到江戶藩邸開設蘭學塾教育藩里的子弟。福澤諭吉的努力學習以及優(yōu)異成績終于得到了中津藩的認可。雖然曾和福澤有過不愉快經(jīng)歷的中津藩重臣奧平一岐此時也在江戶藩邸,但福澤還是自豪地放言“到江戶不是學習而是教書”,欣然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