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伍廷芳寄望中國青年
(1916年7月9日)
題記:袁世凱總統(tǒng)去世后不久,前中國駐美公使伍廷芳①接受了兩位美國女記者韋爾(Elsie F。 Weil)和艾瑪森(Gertrude Emerson)的采訪。伍先生稱,中國下一代國民的思想觀念將有巨大改變,并取得偉大的成就。
伍廷芳像
上海法租界春光明媚。垂柳吐出了翠綠的新芽,白色的玉蘭花盡情綻放。鱗次櫛比的西式小樓讓人想起紐約的長島(Long Island)。黃浦江上,破舊的小漁船與遠洋巨輪交錯而過。大馬路上,人力車夫們拉著洋車在小轎車的隊伍里穿梭不息。這個充滿西方格調的東方大都市一切皆如往常。然而,從北方傳來了消息,袁世凱宣布放棄帝制,回歸共和。上海人對此毫不掩飾他們的喜悅之情。兩年多來,革命黨人再次有了言論的自由,而不必擔心掉腦袋了。
北京傳來的這條消息是我們此次政治采訪的重要背景。我們驅車前往伍廷芳博士家,對他進行個人專訪。伍博士是中國前駐美公使、孫中山組建臨時政府時的外交總長、中國現(xiàn)代司法制度的創(chuàng)立者和一位退休的革命黨人。他現(xiàn)居住在上海法租界內最好地段的一所宅子里。伍家寓所頗有紐約第五大道的風范,四周綠草如茵,圍墻以鑄鐵柵欄筑成。室內的擺設富麗堂皇,正如賺足錢的股票經紀人他們在腦海里所憧憬的那樣。
管家微笑著鞠躬行禮,引導我們進入客廳??蛷d內鋪著棕色地毯,柔軟綿厚。黑漆雕花的家具,墻上掛著裝裱的詩卷,金紙黑字,氣勢非凡。伍廷芳博士很快就出來了。他身穿一套洋紅色的中式服裝,上面是美麗的絲繡,頭戴一頂瓜皮小帽。他在家中等候我們的到來。賓主分坐在黑色的小凳上,中間是一個小方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