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強瓜分計劃任何時刻都可能實施
所以,今天的情形與近代中國發(fā)生的歷次危機如出一轍,所有關(guān)注點都集中于能否獲得外國貸款。英國的態(tài)度被廣為詬病,普遍認為英國人反對本國或其他國家向滿清政府發(fā)放貸款。無論這一舉動是否公正,時間及事態(tài)進展將說明一切。
英國的代表坦言反對貸款,而袁世凱認為這是幫助他維護社會治安、挽救中國于水火的必備條件。英方的想法可能僅僅出于不愿讓本國人民遭受財產(chǎn)損失,或者他如同許多人一樣知道,從伊格納季耶夫(Ignatieff)和喀西尼(Cassini)擔任俄國駐華公使的時代開始,滿清王室便已打算將中國利益賤賣給俄國,這項交易只需一點資金即可掃清道路上的一切阻礙。
讓我們像許多人一樣猜測一下,一項完美的協(xié)議已在俄國外交部遠東局與滿清代表之間達成:在蒙古親王和大喇嘛的默許下,蒙古和土耳其斯坦將尋求俄國庇護,盡管他們目前還是中國領(lǐng)土,但是分裂似乎迫在眉睫,不可避免;而作為回報,俄國將同意保留滿族在中國的統(tǒng)治權(quán),或僅僅是黃河以北地區(qū)的統(tǒng)治權(quán)。
正如車輪需要不斷注入潤滑油一樣,這項交易沒有資金支持便無法實現(xiàn)。那么,英國或者其他西方列強憑什么要為此提供資金呢?當然,圣彼得堡和東京的媒體可能是對的,英國只是在耍陰謀詭計妄圖渾水摸魚,但未來的事態(tài)將證明,玩弄這種詭計并非明智之舉。
除非英國人確信,共和方案的實現(xiàn)意味著和平,至少是相對的和平,并且在中國成為了各方共識,否則,她為什么要支持共和呢?英國對中國施加商業(yè)和政治影響的范圍主要集中在長江流域。在這一區(qū)域,她在重大事件中擁有的權(quán)利和職責早已被列強認可。近年來,當瓜分中國計劃看起來快要進入實質(zhì)實施階段時,英國便會在長江流域調(diào)集軍艦、駐扎眾兵,對一切可能的抵抗進行震懾。
今天,共和的觀念在長江流域已深入人心。無論其它偏遠省份在逐漸失控的情況下將如何發(fā)展,共和制度將在這里長久存在,甚至永遠存在。如果說英國想從中國撈取油水,那么他們拒絕對北京進行經(jīng)濟援助,從而客觀上幫助了中國意志最堅定、最有能力抵御列強分裂中國的革命軍,便顯得十分奇怪了。
當然,如今成千上萬的外國軍隊駐扎在中國領(lǐng)土上,保衛(wèi)自己的地盤。當年的瓜分計劃再度復活,任何時刻都有可能付諸實施。
當前局勢最糟糕的一點在于,當列強各懷鬼胎之時,這一天便會很快來臨。而西方世界對中國從來都不是大公無私的。我們可以預見到一個比大清帝國土崩瓦解還要糟糕的結(jié)果。當那一天來臨時,這個傳奇的王朝便會黯然退出歷史舞臺。
這一天將會很快到來,讓列強瓜分這樣一個窮兵黷武的中國,是這道難題最容易接受、危險性最小的解決辦法。當西方世界在中國問題上短視之時,上述情況便極有可能出現(xiàn)。但是他們對待中國什么時候目光長遠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