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節(jié):出敵不意,此用兵之奇(3)

資治通鑒管理日志 作者:宋守山


機會沒來的時候要耐心等待,機會一旦來了,就要及時抓住它。

星期四

昔周文王以紂遺武王,惟知時也

帝曰:"如卿意更當以虜遺子孫邪?"對曰:"昔周文王以紂遺武王,惟知時也。"

--《魏紀二·魏文帝黃初五年》【譯文】

文帝說:"按你的想法是把孫權(quán)這個后患留給子孫后代去解決了?"辛毗回答道:"從前周文王把商紂王留給武王去消滅,是因為他知道時機未到。"

俞敏洪說,自己有很多沮喪的時候,但"我始終有種心情,能在低谷中靜靜等待,直到機會出現(xiàn),我再往前攀登"。俞敏洪的成功之處在于他知道,等待也是一種能力。

曹丕想要大舉進攻吳國,他的侍中辛毗勸道,現(xiàn)在國家剛剛平定,地廣人稀,兵力不足,我們不如休養(yǎng)生息,靜待時機。但曹丕不聽,他領(lǐng)會不到等待的力量,無法在等待中積蓄力量,成長自己,消磨對手。所以,他成就不了父輩的功業(yè)。

經(jīng)營企業(yè)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最后的勝利是在激烈的競爭中存活下來,而不是逞一時意氣。星期五

揚湯止沸,莫若去薪

臣聞?chuàng)P湯止沸,莫若去薪;潰癰雖痛,勝于內(nèi)食。

--《漢紀五十一·漢靈帝中平六年》【譯文】

我曾聽說,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身體外面的潰癰雖痛,但總比向內(nèi)侵蝕臟腑要好。

這道理說得非常淺顯,每個人都能理解,誰都知道外傷要比內(nèi)傷好治??深愃?揚湯止沸"的事情卻經(jīng)常發(fā)生在我們身邊。因為人們習(xí)慣了對故舊的修補,而缺少徹底否定自己的勇氣,雖然這樣可能會有一個燦爛的明天。

果斷放棄,或者做個徹底的嘗試,這是需要勇氣和付出機會成本的,所以很少人敢于嘗試。但嘗試總比止步不前好。比如2010年,在運動品牌中,李寧的換標、換口號是一件大事。李寧的品牌重塑計劃,被看作是李寧公司的一次釜底抽薪之舉。

李寧原來的口號Anything is 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與阿迪達斯的Nothing is impossible(沒有不可能)過于相似,有"抄襲"嫌疑的恐怕還有與耐克標有幾分相像的Logo。"李寧"經(jīng)過分析后最終決定甩開它們,把口號換成Make the Change(做出改變),增強其產(chǎn)品的時尚感,定位也更加年輕化。任何改變都會有陣痛,但這應(yīng)該是暫時的。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