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注意的是,阿基米德的成才首先源自父親的教育,父親幫他樹立了一個遠大的理想,使他能夠在理想的激勵下奮發(fā)向上。其次,阿基米德在世界著名的學術中心獲得了受教育的機會,使他的專業(yè)知識得到了鞏固和深化。阿基米德的父親育子成才的心愿是崇高的,他給了孩子理想和勇氣,使其在成才的道路上騰飛。
對于每一位父母而言把孩子教育成才的心愿是最美好的,因為這是一種無比幸福的收獲,就像把種子培育成璀璨的花朵,把花兒培育成豐碩的果實,把果實供給全世界需要它的人。世界需要優(yōu)秀的人才,父母把孩子培養(yǎng)成人才,這就是最美的心愿。
2.個別早教成材案例讓父母心癢癢
見別人家的孩子上早教班了,有了一些好的變化,其他家長的心就開始癢癢了,就忍不住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早教班,試圖通過這種方式把孩子變成一個聰明的人……
現(xiàn)在的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父母害怕自己的孩子掉隊,見別人家的孩子上了早教班、培訓班就心癢癢,擅自做主給孩子報培訓班。孩子能做什么呢?只能按照父母的安排“上班”,為此他們失去了快樂和自由,但是父母卻無視孩子的心情,對報班樂此不疲。
一天,林玲媽媽聽同事介紹,說有個幼兒英語培訓班很不錯,她的女兒上了培訓班后,英語成績提高了很多,現(xiàn)在能說會道。林玲媽媽聽了之后,開始琢磨著給女兒報班,幾天之后她擅自做主給林玲報了英語培訓班。
林玲對媽媽的行為非常不滿,因為她的英語成績不差,去培訓班沒有必要。但沒辦法,媽媽都給她報名了,她只好硬著頭皮去聽。聽了一節(jié)課,林玲就感到沒勁,因為培訓班上的東西太生硬了、太深了,她根本沒興趣聽。
第二節(jié)課她就煩了,根本不想聽,培訓班上枯燥、深奧的學習內容直接導致林玲對學校課堂上的英語課失去興趣。結果培訓班不但沒有提高林玲的英語成績,反而使她越學越差。這時媽媽才慌了神,趕忙問林玲原因,然后退了英語班。
在給孩子報班的時候,很多家長并不理性,他們往往容易受到周圍人的影響。見別的孩子上培訓班提高了成績,就認為培訓班對自己的孩子也有效,就給孩子報。卻不知這種做法很盲目。因為父母沒有根據(jù)孩子的知識水平、興趣愛好、主觀意愿來作參考,給孩子報的班不但無法促進孩子的發(fā)展,反而影響孩子的進步。這是得不償失的事情。
有位母親聽說鄰居家的孩子因為有特長,在高考的時候憑借特長證可以加分,考入了重點大學,馬上心癢癢,給孩子報了美術培訓班,認為這樣孩子將來考個好大學把握更大些。可是孩子卻不高興,非但不感激媽媽的做法,還覺得媽媽沒事閑著,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生活中,父母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很多,為什么會這樣呢?主要是因為父母錯誤地理解了早教對孩子的作用,錯誤地理解了早教的內容,加之沒有尊重孩子的意愿,導致孩子不樂意上興趣班。那么家長如何避免這樣的問題呢?
◎早教不等于上培訓班
很多家長認為早教就是上培訓班,讓孩子多學幾個特長,多培養(yǎng)幾個興趣,狹隘地理解了早教。當他們看到別人的孩子有了“成功”時,就開始相信那是早教的功勞。比如,看到親戚朋友家的孩子考上了名牌大學,就認為那是早教起的作用,于是馬上決定對自己年幼的孩子進行早教培訓,卻沒有看到別人孩子考上名牌大學,是因為家庭全方位的教育和自身較全面的發(fā)展。
◎不要跟風,要看清孩子的實際情況
說真的,很多家長并不是真的愿意讓孩子進行早教,只不過看到別人的孩子都接受早教了,自己的孩子如果不接受早教,擔心以后會比別人的孩子差呢。因此,見別人孩子上各種培訓班,也給自己的孩子報,忘了自己孩子的實際情況和愛好。比如,很多人見鄰居的孩子報鋼琴班,也給自己的孩子報鋼琴班,卻沒發(fā)現(xiàn)自己的孩子根本不喜歡彈鋼琴。這樣一來不就浪費金錢、浪費孩子的光陰了嗎?
◎考慮孩子的年齡,尊重孩子的意見來決定報班
當孩子到了一定的年齡,有了發(fā)展興趣的愿望時,父母再給孩子報班也是可以的。因為興趣班、特長班對培養(yǎng)孩子的興趣是有一定幫助的,關鍵是家長要選對,在給孩子報培訓班時,要認真聽取孩子的意見。只有選擇孩子樂意學的興趣班,才能見到效果。
值得注意的是,有人說早期教育很重要,一旦沒做好,孩子這輩子就沒有多大出息了。這話是非常愚蠢的。其實,人的一生有很多階段,早期教育只是一個階段。與其讓孩子在一個不愿意待的環(huán)境中接受早教,不如把孩子放在身邊,自己教育孩子。
◎重視孩子在過程中獲得體驗,不要期望孩子變成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