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宜山在大陸逗留近一個月,通過參觀游覽對大陸印象頗佳。返香港后,宋寫了份萬余字的報告,主張國共合作,實現(xiàn)統(tǒng)一,并對大陸情形加以贊美。
蔣介石本無合作誠意,派宋氏赴大陸,主要目的是打探一下情況,見宋的報告后,蔣異常生氣,認為他被中共赤化了,遂將他拒之臺島之外,關于和平統(tǒng)一的談判再度無疾而終。
毛澤東說:“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打一些炮?!?/p>
蔣介石拒絕和平統(tǒng)一談判后,加緊了對大陸的騷擾,不斷派飛機襲擾閩浙地區(qū),甚至深入到云南、貴州、四川、西康、青海等地撒傳單,空投特務。毛澤東對此有些惱火,他操著湖南鄉(xiāng)音說:“太猖狂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打一些炮,警告他們一下?!?/p>
也是在這個時期,美國分離臺灣、敵視中國的行動也有所升級。1958年5月,美國把在臺灣的“軍事援助顧問團”“美軍協(xié)防臺灣司令部”等17個不同機構,合并為“美軍駐臺協(xié)防軍援司令部”,形成統(tǒng)一的指揮體系。并對中共發(fā)出的恢復中美臺灣問題大使級會談通知,置之不理。
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也在此時親赴臺灣,再次以削減軍援來要挾蔣介石從金門、馬祖等臨近大陸的島嶼后撤,以避免因這些島嶼的爭端使美國卷入對中國的軍事沖突。更險惡的是要以此從地理和政治上隔離臺灣與大陸,通過“劃峽而治”,雙方停止軍事行動,進而實現(xiàn)其“兩個中國”的預謀。
金、馬等島嶼是臺灣在地域上和政治上同大陸連接的最后紐帶。一旦蔣介石屈從美國的壓力而后撤,臺灣問題的解決將更為復雜和棘手。
基于這種情況,毛澤東提議再次炮轟金門、馬祖。一方面,對蔣幫的襲擾進行回擊;一方面,再次向美國表明中共絕不坐視臺灣被割出祖國的堅決態(tài)度。另外,還有一層秘而不宣、有待蔣介石領會的用意。
中共中央做出炮轟金、馬決定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作戰(zhàn)部部長王尚榮隨即電話通知福建省委書記葉飛,開始炮擊準備,整個行動由葉飛指揮。葉飛接受命令后,立即籌建由他本人和福州軍區(qū)副司令員張翼翔、副政委劉培善組成的前線指揮部,著手緊張的準備工作。
恰在此時,中東局勢突變,引起世界性的震動。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爆發(fā)了反對殖民主義統(tǒng)治的民族革命,建立了伊拉克共和國。美國軍隊遂于7月15日在黎巴嫩登陸;英國亦在7月17日出兵約旦,向伊拉克施加壓力,企圖扼殺中東地區(qū)的民族獨立運動。
毛澤東認為:必須根據(jù)新的變化,將炮擊金、馬的行動放在新的國際局勢背景下加以考慮。他好幾個晚上都為思慮此事而夜不能寐,于7月27日展紙給國防部長彭德懷、中央軍委秘書長黃克誠寫了一封信。在信中,毛澤東提出炮擊金、馬的行動應該緩一緩,要“看一看形勢”,并聯(lián)系“中東解決”的問題通盤研究,這樣才能“運籌帷幄之中,制敵千里之外”。信尾囑咐彭、黃,若同意他的看法,立即將信轉給前線指揮葉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