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除了營建系統(tǒng)外,在觀念上不會有很大的差別。在日本,大型營建公司可以從開始到完工全都提供無微不至的支援,但美國或歐洲就沒有。日本建筑師在營建這部分是不用費心的。
哈你的最佳工作時間是什么時候?
原子夜以后,跟一支最軟的鉛筆,4B的。我很愛畫圖。
哈你希望未來研發(fā)出什么樣的構造材料?
原日本有太多的災害了,地震、臺風……但我不希望我們因此停止使用玻璃,我們需要的是玻璃破裂時能把碎片包住的保護薄膜。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應該用這樣的保護薄膜包覆所有的玻璃構造。我在青森縣蓋了一座大型運動場,下北克雪圓頂〔暫譯。Shimokita-Kokusetsu Dome〕,它的屋頂是薄、輕、柔韌的金屬片,一種涂敷上玻璃纖維的保護薄膜。而未來,像ETFE這類材料將為建筑師打開另一扇門,提供新的可行性,但在那以前,還有很多研究得做,以確保這些新材料能夠耐得住火災和日照的考驗。
哈如果要你為自己蓋一個庇護所、一個“窩”,它會是什么樣子?你希望蓋在哪里?
原我一向喜歡親近大自然。我在長野縣群山環(huán)抱的鄉(xiāng)下長大,我的設計里也說到這些山。我的工作跟調(diào)節(jié)自然有關。理想的方式是讓生活完全浸入自然里,但這也是生活在現(xiàn)代城市里最難做到的。所以我想,至少要能感受到周遭的環(huán)境、碰得到風、看得到天空。如果天氣太冷,我會試著調(diào)整溫度,比如蓋一棟房子,讓我不至于被凍僵。這個道理適用于任何的庇護所。我想象自己像海邊的魯賓遜〔譯注:Robinson Crusoe,十八世紀著名冒險小說《魯賓遜漂流記》的主角,英國小說家Daniel Defoe的作品。小說內(nèi)容描述船難幸存者魯賓遜在荒島生活二十八年的故事〕,住在野外,氣候溫暖時釣釣魚,天氣太熱或有風暴時,就花點時間搭蓋些能調(diào)節(jié)自然的東西,讓自己過得舒服些。
哈2002年,你參加完烏拉圭蒙特維多的研討會后也有住在海邊的念頭。那時候你開玩笑地說想在海邊蓋間小平房,因為從教授職位退休后學校會留一筆錢給你。海邊小屋沒有出現(xiàn),你反而創(chuàng)造了一個“蒙特維多實驗之家”給無家可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