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合適的距離

哪片云彩會下雨 作者:宋英杰


聽專家說,如果地球和太陽的距離再近1%,地球就是一個永恒的“火焰山”;如果再遠3%,地球就是一個永恒的“廣寒宮”。而現(xiàn)在的距離不偏不倚,恰到好處。仰望那些孤寂荒蕪的星球,需要慶幸我們擁有多姿多彩的天氣,舒適宜人的溫度,慶幸我們與太陽之間合適的距離——所以不是距離產(chǎn)生美,而是合適的距離產(chǎn)生美。

精神病人預報天氣

前些年的事。我去醫(yī)院去探望一位精神病患者,那天他狀態(tài)特別好,恍如正常人一樣。

他拉住我很興奮地說:“你知道嗎?我每天也做天氣預報!”

我萬分驚訝地問:“你是怎么做天氣預報的呢?”

他回答:“很簡單,我從不預報下雨,我就預報第二天是晴天或者多云。準確率非常高!”

北京平均每年僅有約71天會出現(xiàn)降水,所以他只預報晴天或者多云,看起來無疑具有很高的天然準確率,當然這種所謂準確率并沒有社會價值。(但是一個精神病患者的氣候直覺和預報興趣值得我等敬佩!)

離開醫(yī)院的路上我在想:我們的預報可未必每天都比那位精神病患者準確??!所以有人被我們某次天氣預報欺騙之后罵我們是精神病,我們千萬不要覺得委屈!

天氣也是一只無形的手

天氣就是過眼煙云,過去了,很難再被記起,即使那些不同尋常的天氣也很難長久地留存在人們的記憶之中。大家都知道陳勝吳廣起義,但未必記得起義時的那場持續(xù)性的降雨過程,未必記得導致李自成出走并起義的那場跨季節(jié)干旱,未必記得導致曹操“檣櫓灰飛煙滅”的那股南下冷空氣。天氣在很多時候在一些關鍵節(jié)點上像一只無形的手改變著歷史的進程,無形的影響之后又在歷史和人們的記憶中幾乎無痕。

連印度的天氣都可以忍受

小時候常聽那句話:中國人連死都不怕,還怕困難嗎?長大后又聽到來自印度的同樣句式的一句話:在印度連天氣都不怕,還怕困難嗎?

一位印度經(jīng)濟學家將印度的天氣歸納為“三段論”:極端多雨、極端干旱、極端炎熱的三段天氣。在印度,40度并非新聞。

不為彩虹而經(jīng)歷風雨

“不經(jīng)歷風雨,怎么見彩虹”,一句話激勵了很多人,也曾經(jīng)包括我。但經(jīng)歷了風雨,也未必能夠見到彩虹。實際上,多風多雨的地方,并不盛產(chǎn)彩虹。彩虹多乎哉?不多也。

彩虹只是一種光學現(xiàn)象,和海市蜃樓并無本質(zhì)區(qū)別。在降雨之后,彩虹是否出現(xiàn)取決于日光、風、溫度、空氣中水滴的消散程度。沒有人能夠常規(guī)預測彩虹的出現(xiàn),沒有一個國家天氣預報的日常項目中包括彩虹。在這勵志歌詞中顯然把彩虹比作了人生的回報,或者公司的愿景。一般來說,這種拿給人看的愿景必須符合3個條件:虛幻、美麗、稀有。彩虹恰好符合了這3個條件,所以非常具有被利用價值。

彩虹只是陽光經(jīng)過水滴折射反射形成的短暫的色散現(xiàn)象,可遇而不可求亦不可期。為了如此這般的彩虹而任憑風雨肆虐,是理性的選擇嗎?丁肇中先生認為:為諾貝爾獎而工作,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人生的很多痛苦和危險,就在于強求,強求不可求亦不可期之事。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