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對我說:“哪兒是局部地區(qū)?我特別有感觸。上大學時,我成績很差。但全班將近50名同學,4年下來只有5個人各種考試從未掛科,我卻是其中之一。我最驚險的是60分,最輝煌的是63分,大學期間我就一直忐忑但神奇地生活在局部地區(qū)!所以每次聽天氣預報你們說到局部地區(qū),我就偷著樂……”什么是局部地區(qū)?有版本眾多情境相似的段子:“老奶奶問孫子,局部地區(qū)在哪兒啊?天氣預報整天說那里不是刮風就是下雨,那里好可憐??!”調侃中體現(xiàn)著民意。局部地區(qū)類同于個別地區(qū),并非指向性明確的特定地理區(qū)域,具有模糊性,是預測能力局限的歷史產物。準確清晰,需要從減少“局部地區(qū)”做起。
最寒冷的世界杯?
南非世界杯,寒冷并不是什么懸念——我們清晰記憶中最寒冷的世界杯。
是否是史上最寒冷的世界杯?缺少最初幾屆世界杯具體氣溫數(shù)據(jù)的精確比對。南非9個比賽城市的氣候差異也太大,但布隆方丹可謂最寒冷。
1930年烏拉圭世界杯、1962年智利世界杯期間都出現(xiàn)了降雪。但南非世界杯,賽場出現(xiàn)降雪的可能性比較小。原因很簡單,降水多的城市溫度太高;溫度低的地方降水太少。像開普敦、伊麗莎白港、德班,下場雨很容易,但溫度太高;像布隆方丹、勒斯騰堡、比勒陀利亞,氣溫下降到零下很容易,但平均月降水日數(shù)只有1-2天,無論下雨、下雪都很難,除非屬于地中海式氣候和熱帶季風氣候的沿海地區(qū)出現(xiàn)劇烈降溫或者屬于熱帶草原氣候的內陸地區(qū)迎來罕見的降雨云團。南非世界杯,賽場出現(xiàn)雪戰(zhàn)的幾率在5%以下。
有人把1990年至今各屆世界杯舉辦地氣溫和進球數(shù)做對比,求證的結果是:氣溫越高,進球數(shù)越多。以此可證明本屆世界杯進球少,源于南非的天氣過于寒冷。比如1994年美國世界杯期間高溫熱浪,平均氣溫接近30度,而平均每場進球數(shù)為3?郾06個。
千萬別這么比。1954年瑞士世界杯天氣很清爽,氣溫并不高,進球數(shù)卻相當豐盛,5?郾38個!千萬別“天氣決定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