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被動地去上課,簡單地抄筆記,有時候連筆記都不做,對老師的提問總是提心吊膽。
復習:回家后基本上不看課本,對于基本概念、精彩片段、公式等不下工夫記憶,對知識不聯(lián)想、不復習。
作業(yè):不能按時完成作業(yè),為了應付,經常完全抄別人的作業(yè)。
第二學習段位:
動機:有動向,但目標不明確,學習屬于半自覺狀態(tài),如果沒有外在的激勵和要求,不能堅持不懈。經老師或者父母的提醒,能感覺到新知識,但掌握能力弱。
課堂:基本能跟上老師的思維,有20分鐘以上的時間能保持思維活躍,在理解的基礎上有意識地記憶,偶爾也能提問。
復習:看書較認真,能背誦基本概念、精彩片段、公式等,但知識的聯(lián)想能力弱,對新舊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只能在總復習的時候有一些籠統(tǒng)認識。
作業(yè):能先復習后做作業(yè),會的自己做,不會就抄別人的,效率較差,有時還有欠賬的情況。
第三學習段位:
動機:能為達到目的而學習。但在實現(xiàn)原有目標后,且沒有樹立新目標時,動機減弱。對于新知識基本敏感,但不能進入主動狀態(tài),不能迅速捕捉其重要特征。
課堂:在有預習的情況下能充分利用45分鐘,敢于提問,基本可以當堂消化,并能在課后復述出課堂的主要內容。
復習:看書認真,能準確解釋基本概念、精彩片段、公式等,經老師或者父母提示,可以從舊知識聯(lián)想到新知識,并進而將新舊知識聯(lián)系起來理解。
作業(yè):基本能在短時間內認真完成作業(yè),偶爾也抄別人的作業(yè),但是想明白了再抄。
第四學習段位:
動機:有崇高的理想追求,有具體的行動目標,把學習當作達到目的的手段,具有強烈的求知欲,學習處于動腦狀態(tài),能立即意識到新知識的特征。
課堂:能充分利用45分鐘時間,當堂消化,當堂吸收,并力爭當堂記住,能從舊知識中迅速聯(lián)想到新知識,新舊知識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系統(tǒng)。
復習:看書復習以想為主,讀活課本,對于基本概念、精彩片段、公式能準確地記憶。
作業(yè):能獨立完成作業(yè),并能分出題目的難易程度,能在錯題中找到錯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