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商品屬性
商品屬性主要包括功能指標、感官指標、背景三個方面的因素。功能指標是形成商品價值的基礎(chǔ),商品本身具有的材質(zhì)、結(jié)構(gòu)、設(shè)計、耐久性、使用性、安全性等都包含在內(nèi)。感官指標以造型、色彩、品質(zhì)、包裝等為主要要素。背景方面是指商品的原發(fā)處,也就是說它“出身”如何,是系出“名門”還是純粹的“新面孔”,這對采購商品的決策也起了很大的作用,“名門”便意味著安全、品質(zhì)和影響力的保障,而這些往往也是采購所看重的。
3.交易條件
引進商品需要由談判來實現(xiàn),而談判條件包括價格、折扣、配送、促銷、費用等。通常來說,采購人員往往會綜合考慮這些因素來對商品作出評價。
(1)價格(采購價格是否足夠有優(yōu)勢,這會影響到銷售和毛利)。
(2)折扣(首單、批量、切貨、累積折扣等)。
(3)配送(各家門店在約定的時間能否確保供應(yīng))。
(4)促銷(新品進來是自生自滅,還是有強有力的推動政策)。
(5)費用(新品進來會有多少新品費的收入)。
在商品引進的時候,采購?fù)ǔ媾R多個廠家的多個品牌的權(quán)衡和取舍。這時,單純地看重某一點都會有失全面,只有綜合考慮才能做到真正的“舍末求本”。因此,可以采用表格的方式來設(shè)計考量點,并給予相應(yīng)測評打分,以此來選擇。當然,通常情況下,在商品賣點、商品屬性無多大差異的時候,交易條件自然就成了商品引進淘汰很重要的決策依據(jù),而這里面的談判空間通常也是很大的,因而成為廠商爭奪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