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戴鴻慈等人在歐洲

辛亥往事 作者:李剛


在英國,考察團成員們注意到“議員分為政府黨與非政府黨兩派。政府黨與政府同意,非政府黨則每事指駁,務使折中至當,而彼此不得爭執(zhí)。誠所謂爭公理、不爭意氣者,亦法之可貴者也”。 

在意大利考察時,戴鴻慈等官員看到意大利議會中往往由議院就可以決定國王任命大臣之去留。此事讓他們感到十分詫異和佩服:“義國任命大臣之權,操諸國王之手。而大臣之不職者,得由下議院控訴之,而由上議院以裁判之。歐洲諸國,政制相維,其法至善,胥此道也?!绷髀冻鰧τ谶@種政治體制的驚奇和贊嘆。 

戴鴻慈等人在德國考察時也注意到該國立憲政治之中對于軍隊力量的重視,因此,不無感慨地說:“立憲之要在自治,自治之要在民兵?!?/p>

到俄國后,考察憲政的大臣們尤其重視俄國人對于中國實行立憲的意見。因為中俄兩國領土相接,且都歷史皆悠久,加之俄國政治也正處在歷史的十字路口。戴鴻慈等人拜訪俄國前首相維特時請教關于中國立憲等具體事宜,維特認為“中國立憲,當先定法律,務在延中西法律家斟酌其宜;既定之后,君民俱要實行遵守,然后可言立憲,約計總以五十年準備”。維特也指出了在中國社會改革各項準備事宜需要齊頭并進,這樣可以縮短準備時間,否則在近代內憂外患的狀況下,怎么可能如此耐心地循序漸進。這一見解,得到考察憲政的大臣們之普遍贊成??梢姡?、俄兩國的政要都對時局都產生了焦灼感,他們這種“求快”的激進思想勢必對各自國內的政治產生重大影響。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