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在他們的眼里,沒有今天的錢明天花的道理,錢少的時候一瓶可樂就是滿足,錢多的時候吃頓好飯就是新年。
最近一些時日,由于工作的關系我開始和銀行打起了交道??墒菍τ谒鼈兊你y行制度,卻著實花了好長時間才慢慢接受。國內所謂的種瓜得瓜,種錢生錢,積極理財積極投資,似乎在這里都成了奇聞逸事,利比亞同事聽到后一個個把腦袋搖得像撥浪鼓一樣。
眾所周知,銀行的存款有活期和定期之分,但無論哪種都會得到相應的利息作為回報,可偏偏在阿拉伯國家,存錢沒有利息不算,反倒還要被銀行扣除部分款額用作保管費! 起初筆者以為這是專門針對外國公司的歧視,但后來才發(fā)現(xiàn),這種“不平等條約”就連阿拉伯人也要一樣遵守。
原來在阿拉伯人的眼里,一切不勞而獲的收益都是真主所不允許的,銀行利息也被包括在內,于是就有了伊斯蘭無息銀行一說。這樣的金融體制對老百姓的影響沒有多大,只是苦了公司和企業(yè)。近幾年隨著市場的開放,阿拉伯國家適應經(jīng)濟的需要開辦了提供貸款的商業(yè)銀行和股票交易市場。只是前者往往效益不好,或倒閉或靠政府維持。而后者也僅僅是在幾個較為開放的海灣國家存在。多數(shù)穆斯林仍然十分排斥錢生錢的觀念,而這其中也不乏公司企業(yè)的老板和富商巨賈們。
阿拉伯國家深受伊斯蘭教的影響,連石油氣息濃厚的貨幣也沾染了宗教的色彩。古蘭經(jīng)中的“真主準許買賣,而禁止重利”就是上述現(xiàn)象的原因所在。引申開來,其含義包括一切不勞而獲的利息和收入;用欺詐、賭博等不正當手段或不等價交換所獲的收入以及高利貸等。雖然因此沒有了利貸來刺激經(jīng)濟,但社會上也少有了賭博、造假等不良風氣。比如偷盜搶劫鮮有發(fā)生,比如假冒偽劣聞所未聞。以前在國內經(jīng)手貿(mào)易,50元以上的大鈔都要仔仔細細端詳一番確認真?zhèn)危诎⒗畤?,千元的大鈔也可放心拿走,絕不用擔心假幣的出現(xiàn)。
以上的種種習慣,簡而化之,其實都是阿拉伯民族的一種生活觀念。在阿拉伯人的心目中,金錢并不是生活的必需,享受才是工作的本質。盡管這是所有人都為之向往的觀念,但似乎只有阿拉伯人才真真正正的用實際行動實踐了它。朝九晚五的8 小時工作制在這里被縮減為朝九午二的5 小時工作制,浩浩蕩蕩的求職大軍在這里變成了自給自足的小本生意,加班加點在這里則變成了喝咖啡和吸水煙的時間。甚至很多富裕的石油國家,本國公民待在家自營生意不愿求職,政府不得不花大價錢雇傭他國勞務。
至于貧困國家如蘇丹、乍得等,則承擔了石油國家50% 以上的底層工作,比如清潔工、搬運工、建筑工。我們住處的附近就是他們居住的棚戶區(qū),這些黑皮膚的工人們每天早出晚歸,手里拎的永遠是最便宜的1 塊錢40個的面包,但他們黑色的臉上卻永遠有一種虔誠的表情。每每在樓下遇到記者和其他的外國同事,總是很有禮貌地低頭回避。蘇丹人的英語講得很地道,他們告訴我,每天的薪水只有4 第納爾,如果哪天的薪水超出些,那就是過節(jié)的日子,一定要舉辦一個好點的晚餐會,和朋友們一起熱鬧。原來在他們的眼里,沒有今天的錢明天花的道理,錢少的時候一瓶可樂就是滿足,錢多的時候吃頓好飯就是新年。也許這種幸福觀簡單得讓人有些心酸,但它的的確確給這些貧苦人們帶來了莫大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