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Z先生:
下雪了。
昨天晚上就著路燈所看到的最后一眼園區(qū)的景色,與今天早上和著日光所見到的第一眼,是截然不同的兩種面貌。
就像是大多數(shù)男人的嘴臉一樣:
做愛前的百般溫柔甜蜜,或者恰好對上對方胃口的霸道性感,仿佛是全世界最充滿魅力的偶像。
高潮后就突然換了副表情,話不投機半句多,于是索性抽根煙喝口酒,手機一響趕忙去看,然后多的是借口乘機離開。
所以我才會在那些專門寫給天真小女生們看的兩性專欄里,告訴她們,想要最快去辨別一個剛結(jié)識的男人有多喜歡自己,不是用各種零碎細節(jié)去拼湊起他的愛情含金量——
而是直接給他一盤AV錄影帶和一盒抽取面巾紙,過一個小時候再打電話給他,聽他的語氣和口吻是不是還如同平時的令人著迷。
比含金量更直觀和準確的,是這個男人的,含精量。
有雜志采訪我,問我說,如何描述“成長”?
二十年前,每到下雪的時候,我就會特別興奮。
歡天喜地的叫著,孩童的高頻音量總是吵得一屋子人心煩意亂。
然后也等不及父母的許可,便不管是白天還是黑夜,總會瞅準一個時機悄悄遛出去,
在鋪天蓋地的雪里奔跑、尖叫、翻滾。
縱然最后難免是要被揪著凍紅的耳朵拽回去訓斥的,那心情卻總是很歡快。
二十年后,每到下雪的時候,我依舊是心情愉悅的——但只限于那一年的第一場雪。
我會站在設有暖氣的房間里,隔著窗戶張望外面白茫茫的一片,
用憧憬的語氣對著依舊輕飄飄地撒落的雪花說一句,好美啊。
然后我就會縮回沙發(fā)里,把一張毫無營養(yǎng)的DVD放著當背景音效,
偶爾接到因為天氣緣故而被迫取消航班的朋友打來的抱怨電話,
在他“不如我們出去喝一杯吧”的建議里,用無比驚恐的語氣回他一聲“這樣的天氣里?你瘋了嗎!”。
是的。
這就是“成長”。
有時“成長”并不太討人喜歡,但我倒并不介意。
因為啊,在下雪的時候,倘若所有人都是一樣的心態(tài)和思想,
只有我倆被拽回了二十年前的時光,
這個窗戶外的世界,就只有我倆在毫無節(jié)制地欣賞,
彼此拽著對方被凍紅的耳朵,說一聲,不準太頑皮哦。
不需要花上一千美金,全世界都是我們的總統(tǒng)套房。
眼看著別人在不斷地成長,
強迫著自己倒退記憶時光的我,
此刻居然開始有了一點,小小的慶幸呢。
打算去給自己買一雙新手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