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章:能源金融與能源戰(zhàn)略(42)

能源金融 作者:林伯強


(五)能源效率

能源效率分為能源經濟效率和能源技術效率,前者表現為能源強度(單位GDP能耗),后者表現為單位產品能耗。能源經濟效率會受能源技術效率的影響,同時也受到經濟結構的影響。隨著經濟發(fā)展,技術進步和經濟結構的調整和優(yōu)化,中國的能源效率不斷提高,2009年中國的能源強度為1.077噸標準煤/萬元,較2008年降低3.61%。2005—2008年全國單位GDP能耗分別修訂為1.276、1.241、1.179、1.118(噸標準煤/萬元)。與西方發(fā)達國家相比,我國GDP能耗仍有較大的節(jié)能空間。主要耗能行業(yè)的單位產品能耗水平明顯則明顯比國外平均先進水平高出許多,有的產品耗能水平甚至是世界先進國家的2倍。目前中國的整體能源技術效率大致相當于歐洲20世紀90年代的水平。根據國家發(fā)改委2004年頒布的《節(jié)能中長期專項規(guī)劃》,到2010年平均年節(jié)能率要達到2.2%,形成4億噸標準煤的節(jié)能量,而到2020年平均年節(jié)能率要達到3%,形成14億噸標準煤的節(jié)能量。

(六)能源與環(huán)境

傳統的化石燃料對環(huán)境的影響是多方面的,但目前全球關注的焦點是能源開發(fā)利用所帶來的溫室氣體排放問題。2005年,中國的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大約為3.9噸,僅為OECD國家的35%。即使考慮到隨著經濟結構重心逐漸向能源密集度較低的行業(yè)轉移以及能效不斷提高,中國的碳排放強度有望持續(xù)下降,但總的排放量仍將是個非常龐大的數字。根據IEA的估計,2004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就超過了整個歐盟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而到2007年,中國有可能超過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溫室氣體排放國,而到2030年,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有可能等于美國、歐盟和日本的溫室氣體量的總和,達到約118億噸二氧化碳排放當量{二氧化碳排放當量(CO2e)是指對于給定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溫室氣體的混合氣體,相當于多少能夠引起同樣的輻射強迫的二氧化碳的濃度,是用于比較不同溫室氣體排放的標準。其換算方法為,在特定時間內,某種溫室氣體排放量乘以全球變暖潛勢(GWP)等于其二氧化碳排放當量,單位為ppm(partspermillion,100萬體積的空氣中所含污染物的體積數)。}(CO2e)的水平(見圖1-4)。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