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開創(chuàng)貞觀治世
不論如何評價李世民的奪權(quán),事實是他終于當上了皇帝,并成就為后世景仰的“圣君”。李世民登上皇位,其實也背負著沉重的道德包袱。他是如何走出政變帶來的重重陰影,在較短時間深諳治道政術(shù)、總結(jié)出光耀千古的為君之道與安民之道呢?當時的史官沒有也不可能給我們留下直接的答案。李世民在位的前十年,是其帝王功業(yè)最輝煌的時期,也是太上皇李淵和皇后長孫氏都健在的時期。在國事和家事之間,我們是否能夠找到一些李世民成長為賢明君主的線索呢?
1、走出陰影的那個秋天
“紛擾不知秋味重,昨夜寒意透被衾。”太子妃長孫氏走向窗前,打開窗戶,窗外的世界,已經(jīng)是八月秋日。
太子李世民一早已經(jīng)去上朝。他離開的時候,意氣風發(fā),就像這秋天高而明凈的天空。長孫妃微笑著送他出門。她的殿下最終完完全全進入了太子的角色。而長孫妃,才終于意識到自己的疲憊。長孫妃回望來路,啊,才不過兩個月,這兩個月,她沒有了時間的概念、季節(jié)的概念。
兩個月前,高祖武德九年(626)六月四日,在這皇宮威嚴莊重的高墻里,發(fā)生了一場兄弟相殘的政變。極富戲劇化卻又真實而殘酷。政變的主角,是她的夫君,當時的秦王、如今的太子李世民。勝者王敗者寇。原太子李建成和齊王元吉成為刀下之魂。而她的秦王則成功地控制了局面。
高祖下詔大赦天下。建成、元吉諸黨,一無所問。
他李家的人有著超常的睿智。深諳謀略、大器經(jīng)國的高祖李淵在既成的事實面前順水推舟。
七日,立秦王李世民為皇太子。詔書:“自今以后,軍國常務,無論大小事皆由太子處決,然后奏知皇上?!?/p>
秦王不再是二殿下,他成了太子殿下。“太子殿下。”那天李世民回府,長孫妃迎著他行禮。他愣怔了半天,才回味過來,擁了他的愛妃進屋?!耙粫r間,我還不習慣自己做太子?!彼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