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實證明,劉秀低估了王郎,而且是大大地低估了。
王郎自從趕走耿純、盤踞邯鄲之后,自立為皇帝,以劉林為丞相,李育為大司馬,張參為大將軍。一個皇帝再加上三駕馬車,朝廷的架子就算搭起來了。和洛陽朝廷相比,王郎這邊雖然規(guī)模簡陋,但要團結(jié)得多、高效得多。
王郎有一個好爸爸,或者說,他認(rèn)了一個好爸爸--漢成帝,而他也搖身一變,成了大漢帝國首選的繼承人劉子輿。王郎很清楚,他的身份就是這個朝廷賴以生存的最大本錢,而這也就注定了,他擁有無可動搖的權(quán)威,劉林、李育、張參等人,只能自甘人臣,不可能對皇位存有覬覦之心。因此,王郎樂意放權(quán),也敢于放權(quán),讓他手下的這三駕馬車各盡其能,縱情馳騁。至于劉林、李育、張參等人,此前就已經(jīng)有了十多年的深厚友誼,一旦同朝為臣,也都彼此體諒忍讓,各司其職,各安其位,不像洛陽朝廷一般,明爭暗斗,派系林立。
邯鄲朝廷新立,當(dāng)務(wù)之急就是對付僅一河之隔的赤眉軍。王郎問劉林:“還淹嗎?”劉林搖搖頭:“不淹了。”
王郎奇道:“你不是一直主張掘開黃河,水淹赤眉軍的嗎?”
劉林訕笑道:“當(dāng)家方知柴米貴。當(dāng)初替劉秀出主意,只圖一時之快,不用計較后果。如今我任丞相,一切當(dāng)以朝廷為重。赤眉軍數(shù)十萬人,天下無敵,他們不來進犯我們,我們正該額手稱慶,哪里還敢主動去招惹他們?”
王郎問:“童謠有云:‘諧不諧,在赤眉。’赤眉軍屯兵濮陽,虎視眈眈,該如何應(yīng)對?”
劉林笑道:“君子動口不動手,臣自有主張?!?
劉林派一能言之人,前往赤眉軍營中,向赤眉軍首領(lǐng)如是說道:“你們一開始前往洛陽投降劉玄,后來卻又不告而別,降而后叛,劉玄對你們懷恨在心,時刻不忘報復(fù)。此次劉玄派劉秀前來河北,就是要讓劉秀悄悄掘開黃河,將你們淹死在汪洋之中。你們看看,劉玄和劉秀,多狠的心!這么缺德的事,他們也想得出來!我們實在不忍心見諸位葬身魚腹,于是將劉秀趕出邯鄲,使其陰謀不能得逞?!?
赤眉軍一聽,皆悚然變色。如此說來,竟是王郎救了他們的命!
使者繼續(xù)說道:“劉玄雖僭越稱帝,終究不改小家子氣,諸位親至洛陽歸降,劉玄卻只封諸位為列侯,還不給封邑,思來讓人心寒齒冷。我家皇帝劉子輿,乃成帝之子,上秉天意,下御萬民。所謂天子穆穆,氣度自非劉玄可比。我家皇帝說了,諸位皆當(dāng)世豪杰,有大功于社稷,不封則已,一封就必須封王。這里便是王爵委任狀,來,各位首領(lǐng),一人一張,別搶……”
赤眉軍被使者忽悠得一愣一愣,以為王郎對自己真有救命之恩,又見還有王爵可封,無不大喜,搶著表態(tài)道:“劉子輿不僅是你家皇帝,更是咱們的皇帝!”
王郎和劉林不費分文,僅用了幾口唾沫以及幾張空頭支票,便穩(wěn)住了赤眉軍,于是開始著手統(tǒng)一河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