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節(jié) 遵母教 拜觀音(3)

毛澤東與佛教 作者:王興國


仍想打聽個究竟,便指使一個小姑娘去問毛澤東: 主席爺爺,您的干娘是哪一個呀? 毛澤東放下杯筷,笑容可掬地抱起小姑娘,大手向西一指說: 我是那個山圫里石頭的孩子,你又是哪個的孩子呀? 原來毛澤東講的就是石觀音。他拜石觀音為干娘,是幼年時代在外婆家生活時發(fā)生的事,在韶山即使是當時在座的五六十歲的老人亦不知情。所以當毛澤東重提此事時,人們都感到詫異。[1]

在母親對佛教的這種虔誠信仰的影響下,少年毛澤東對佛教的信仰也十分真誠。他不僅和母親一樣,對父親不信佛感到傷心,而且曾和母親討論,如何改變父親不信佛的態(tài)度。他回憶說:

我九歲的時候,曾經(jīng)同母親認真地討論過我父親不信佛的問題。從那以后,我們好幾次想把他轉變過來,可是沒有成功。他只是罵我們,在他進攻之下,我們只好退讓,另想辦法。但他總是不愿意和神佛打交道。

后來,有一天,他出去收賬,路上遇到一只老虎。老虎猝然遇見人,慌忙逃跑了??墒俏腋赣H卻感到更加吃驚,對于他這次脫險的奇跡,他后來想得很多。他開始覺得,是不是得罪了神佛。從此,他開始比較敬佛,有時也燒些香。然而 他只有處境不順當?shù)臅r候,才求神拜佛。[1]

毛澤東的父親只有在處境不順當?shù)臅r候,才求神拜佛,這是存在于中國農(nóng)民中的一種相當普遍的對宗教采取的實用主義態(tài)度。

據(jù)有關資料介紹,1909年,即毛澤東16歲時,他曾去南岳 朝山進香 [2]。關于這次 進香 的原因,有的說是因為母親生病時許了愿,治好之后去 還愿 。1957年,毛澤東在一次談話中,也是這樣說的。我們根據(jù)毛澤東童年與佛教的關系,在毛澤東幼年時代,母親曾向南岳的觀音菩薩

許愿 ,祈求保佑兒子健康成長。因此,不能排斥這次 進香 可能肩負著雙重任務,既替母親 還愿 也替自己 還愿 。按照湖南民間習慣,去南岳進香的主要對象,是南岳的山神。而關于這個山神是誰,有多種傳說,如祝融氏(《枕中書》)、霍山將軍朱丹(《重修緯書集成.龍魚河圖》)、伯益(《歷代神仙通鑒》)、金蟬氏之子崇覃(《歷代神仙通鑒》)、崇黑虎(《封神演義》)、茹瑺(《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等等。唐玄宗封南岳神為司天王,宋真宗又加封為司天昭圣帝,所以民間一般稱南岳圣帝。道教認為,圣帝職能是主世界分野之地,兼督鱗甲水族。相傳南岳圣帝之生日在農(nóng)歷八月,這時進香叫 趕八月 。因為此時農(nóng)忙已過,新谷登場,農(nóng)民既有錢財,又有空閑,于是湖南及鄰近一些省份的城鄉(xiāng)居民,往往成群結隊前往進香。進香的方式,一般有四種:其一為 拜香 ,即行走一定的距離,如三步、五步、七步、九步或二十一步,要跪拜一次;其二為 行香 ,即在路上不跪拜;其三為 餓香 ,即路途不進食只喝水;其四為 肉香 ,即在祝融殿上坐一夜,待黎明時從膀子上割下一塊肉放在香爐內焚燒。進香的目的,可分兩類:一類為替生者求平安,稱 保香 ,進香者用紅包頭、紅香袋,或青包頭、青香袋;一類為亡者求超度,稱 亡香 ,進香者用黃包頭、黃香袋。當年青年毛澤東去南岳進香,是為了求菩薩替母親保平安,所以是燒 保香 。

中國一般老百姓可以同時信奉多種宗教,所以一般人去南岳進香時,并不局限于朝拜南岳圣帝,他們往往是 見了菩薩就叩頭 ,只要是神就可以跪拜,以此來取得神的福祉,并沒有什么儒、佛、道的門戶之見。而且 香會 本身的組織者和主持者也大多是僧侶和道士,他們使用這個機會,可以得到大量信男信女的布施,如燈油、布匹等等。至于南岳圣帝本身,也并非唯我獨尊。在南岳衡山,供奉南岳圣帝的廟宇有兩座。一座在山巔,叫祝融殿,殿內南岳圣帝的神龕后面,就供奉有觀音菩薩、雷神和慧思和尚的全身塑像。一座就是山麓的南岳大廟,廟中除圣帝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