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伯伯再上“萬言書”
——彭德懷侄女彭鋼回憶實錄
彭鋼,彭德懷最小的侄女。彭德懷一生沒有子女,彭鋼是和他生活時間最長,也是交流最多的晚輩。從12歲住進中南海永福堂開始,她斷斷續(xù)續(xù)和伯伯生活了15年。廬山會議后,彭德懷最為慘淡的日子,彭鋼都歷歷在目。
在部隊,提起彭鋼,常會聽到兩種極端的評價:“厲害得很,不講情面,見到她都躲著走?!薄爸v原則,辦事認真,踏實。很值得交的朋友。”彭鋼曾有個外號叫“軍中女包公”,從總后勤部的專職紀委副書記到總政治部紀檢部部長、中央軍委紀委副書記,彭鋼干了整整十年,她的認真、較勁,遠近聞名。
彭鋼任總政治部紀檢部部長期間,工作的范圍是監(jiān)督軍以上的干部,常常是在原則、爭議和壓力面前艱難抉擇。人們都說這個官最難當,很燙手。特別是對于彭鋼來講,更難,因為她說:“總有一面鏡子在那里照著”,這面鏡子就是的伯伯彭德懷。
中南海里的天真少女
1938年,彭鋼出生在湖南湘潭。從她記事起,家中就動蕩不安。“我們不停地躲藏,不停更換姓氏。我從大人們那里聽說,大伯搞了平江起義,是‘共匪頭子’,國民黨揚言要斬草除根,把彭家所有的孩子全殺光。”
“國民黨派軍隊駐扎在離我家一里地遠的地方,監(jiān)視我們。為了不連累老鄉(xiāng),我們最后只能躲在山上?!迸礓撝两襁€記得,一個漆黑的晚上,山上下著小雨,陰冷恐怖,她緊緊鉆進二姐的懷里,不停地哭喊:“天怎么還不亮……”
彭鋼的父親彭榮華和二伯父彭金華很早就參加了共產(chǎn)黨,受大伯牽連,他們先后被國民黨殺害;彭鋼的母親也受了傷,手腕的骨頭被打斷了一塊?!皣顸h甚至兩次派人來挖了我們的祖墳,連家門都給封了。”
1949年,彭德懷的老戰(zhàn)友吳德峰,派人將彭德懷的侄子、侄女共5人,接到武漢漢口上學。一年后,他們來到了北京。12歲的彭鋼在北京飯店第一次見到了大伯父——時任西北軍政委員會主席的彭德懷。她坦言:“初次見面,挺拘束的。”
不久,彭德懷將彭鋼接進了中南海永福堂。戒備森嚴的中南海,與輕松活潑的學校相比,彭鋼更喜歡后者。直到上初中,彭鋼都一直住校,只有周末回來?!澳菚r伯母經(jīng)常出差,伯伯回家后總是冷冷清清,他勸我‘還是走讀吧,家里熱鬧些’。我不愿意,覺得不自由。”彭鋼提出條件:“走路上學要半個小時,這個時間我還可以看書呢。除非給我買自行車,否則我不走讀?!币幌蚬?jié)省的彭德懷,真的破例給侄女買了輛自行車?!斑@輛車是‘永久’牌的,天藍色,非常好看。”彭鋼視其為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