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地球的極限(2)

領導干部人文讀本 作者:高敬


 

我們相信,正如我們下面要說明的,社會的進化有助于發(fā)明和技術發(fā)展,一個以平等和公正為基礎的社會,與其說是在我們今天所經歷的增長狀態(tài)中進化,很可能不如說要在全球均衡狀態(tài)中進化。在均衡狀態(tài)中,需要不變的量只有人口和資本。而那些不需要大量不可代替的資源,或不產生最后的環(huán)境退化的人類活動,可以無限地繼續(xù)增長。特別是那些被許多人列為人類的最理想和最滿意的活動,如教育、藝術、音樂、宗教、基礎科學研究、體育活動和社會的相互影響,是能夠繁榮的。這些活動非常強烈地依靠于兩個因素:首先在人類對糧食和住房的基本需要已經滿足,其次需要閑暇時間。羅素曾經舉例說:“某人作出一項發(fā)明,靠這項發(fā)明,同樣數量的人可以制造兩倍于以前的別針。但是,這個世界并不需要這么多的別針,在一個明智的世界里,每一個與制造別針有關的人會開始工作四小時,而不是八小時。但是在現實世界里,人們仍然工作八小時,別針太多了,有些雇主破產,與制造別針有關的人一半失業(yè)。一半人完全閑著,另一半人仍然過分勞累。按照這種方式,不可避免的閑暇時間肯定到處引起苦難,而不是普遍幸福的源泉。還能想象什么事情是更愚蠢的呢?”

歷史表明,沒有什么發(fā)明是由那些必須把全部精力用于克服生存的直接壓力的人們做出來的。原子能是在基礎科學的實驗室里,由不知道礦物燃料耗竭的任何威脅的人們發(fā)明的。第一個遺傳實驗是在歐洲寧靜的修道院中發(fā)生的,一百年后才導致農作物高產。人類的迫切需要已經迫使這些基本發(fā)現應用于各種實際問題;但是,只有擺脫需要的影響,才產生了實際應用所必需的知識。

人類歷史上新發(fā)明的長期記錄已經導致擁擠,環(huán)境退化,以及更大的社會不平等;因為更高的生產率已經被人口和資本的增長吸收了。只要這些目標代替增長成為社會的基本價值,更高的生產率就沒有理由不能轉化為每個人更高的生活水平,更多的閑暇時間,或更愉快的環(huán)境。

在人類歷史上的這個短暫時刻,人類擁有綜合這世界曾經掌握的知識、工具和資源的力量,有創(chuàng)造一個世代相傳,完全新型的人類社會必需的一切物質條件。但還缺少兩個引導人類走向均衡社會的因素:一個是現實主義的長遠目標;另一個是要達到這個目標的人類意志。有了這個目標并承擔義務,人類從現在就會準備好開始有控制地、有秩序地從增長過渡到全球均衡。

西拉俱樂部的座右銘:“不要盲目地反對進步,但是反對盲目的進步”。這也許就是我們觀點的最好總結。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