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拉·巴爾頓:克拉拉就是其中一個,在美國內戰(zhàn)期間他的作為為他贏得了許多人尊重和敬仰。美國當時正為各州之間奴隸和州際權利進行著戰(zhàn)爭,這場戰(zhàn)爭付出了許多生命,據(jù)估有62萬之多??死?巴爾頓——被稱為“戰(zhàn)場上的天使”——是不顧深入險境的護士,通常深入敵后為部隊提供醫(yī)護。1881年,巴爾頓建立了美國紅十字會,致力于為需要的人提供幫助。
艾米利恩·潘科赫爾斯特:1920年,英國的婦女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儀式,來感謝艾米利恩·潘科赫爾斯特及其他女性為爭取女性全力付出的行動。潘科赫爾斯特代表女性鍥而不舍的努力使得英國、乃至全世界都想人人平等的法律更加靠近。潘科赫爾斯特在1999年被《時代》雜志評為二十世紀100名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特蕾莎修女:在艾米利恩幫助女性爭得投票權后大約二十年,特蕾莎修女在印度的加爾各答援助窮人。1930年到1940的嚴重饑荒使許多人飽受痛苦,而特蕾莎修女決定改變當時的狀況,1948年在貧民區(qū)建立了學校,對人民提供經(jīng)濟上的援助,并開展了許多其他慈善事業(yè)。不久之后,全世界的人都聽說了她的事跡并加入了她的行列幫助那些急需救援的人。1979年特蕾莎修女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
杰克·羅賓遜:改變世界并不容易,而杰克對其中的困難一點都不陌生。在大聯(lián)盟中打棒球一直是許多美國小孩的夢想,但在十九世紀四十年代,這夢想似乎只屬于白人小孩,黑人小孩只能去打“黑人聯(lián)盟”。但杰克·羅賓遜改變了這一切,他于1947年加入了布魯克林道奇隊。對羅賓遜來說生活卻不那么容易,他需要面對許多認為他不屬于那塊場地的人、許多試圖阻止他比賽的人。但是,羅賓遜用行動證明了他們的錯誤,他一共參加了六次世界大賽(總決賽)并在1962年被選進了棒球名人堂。
羅薩·帕克斯:盡管杰克打破了棒球界的膚色差異,種族隔離仍在其他地區(qū)繼續(xù)著,包括阿拉巴馬州的蒙特戈梅麗。1955年,生活在那里的羅薩·帕克斯有一次在公交車上拒絕向一個白人讓座,結果創(chuàng)造了歷史,點燃了整個南方的反歧視運動。不過實際上羅薩并非因為防抗而拒絕讓座,而是因為她太累了。1995年比爾·克林頓授予了她享有“美國公民最高榮譽“之稱”的總統(tǒng)自由獎章。
馬丁?路德?金:提到馬丁·路德·金,我們就不得不提這位1964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為反歧視和人權斗爭所做的貢獻。金領到了蒙特戈梅麗公交抵制運動并在華盛頓面對二十萬人權運動領導者發(fā)表了著名的“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這篇演講的一字一句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不同種族、不同信仰的人追尋自由和平等的夢想。1986年馬丁·路德·金日正式成為了美國國家節(jié)日。
切格瓦拉:大約在羅薩和馬丁在美國為人權斗爭的同時,切格瓦拉對政府導致的經(jīng)濟的不公平發(fā)起挑戰(zhàn),領導并贏得了打擊獨裁統(tǒng)治的革命,為人民帶來了平等與公正。雖然在1967年被謀殺,切格瓦拉依然是全世界人們心中的傳奇。
瓦文薩:對于瓦文薩來說自由也是個問題,他在1980年幫助波蘭走出了獨裁,并在1990年到1995年間擔任波蘭總統(tǒng)。瓦文薩始終堅信自由是所有人民的權利,也是保障這些權利的責任。瓦文薩還建立了東歐第一個獨立的貿(mào)易聯(lián)盟并獲得了1983年諾貝爾和平獎以及1989年總統(tǒng)自由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