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遷《史記》載,“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汝忘會稽之恥邪?’身自耕作,夫人自織;食不加肉,衣不重采;折節(jié)下賢人,厚遇賓客;振貧吊死,與百姓同其勞”。這便是越王勾踐的野心和權(quán)謀。
越王知道,若要顛覆吳國,吳王夫差個人是核心。單單依照“十年生聚,十年教訓(xùn)”,暗中訓(xùn)練精兵、壯大軍隊(duì)并不是周全之策。如若同時銜住了吳王夫差,令其荒廢軍業(yè),那大成之日方才有所待。于是,他與心腹范蠡商議再三,知夫差是重情之人,便決定使出美人計(jì)策。
范蠡最終為越王挑選出了兩名絕色女子,即是坊間有“浣紗雙姝”之稱的鄭旦、西施。想那西施當(dāng)年被范蠡強(qiáng)行帶走的時刻,心里大約是有怨的。只是這男子風(fēng)神威儀、俊逸不凡,真真驚了美人心。再美的女子,心頭勢必也是有一處溫柔,一戳就破。范蠡就是西施運(yùn)命里候著的人。
待他留下充足的銀兩給雙親之后,她終拜別父母隨他而去??v使心里萬千不忍,但王命在上,她別無他路。唯有沿著他的足跡,往前走。
西施來自民間,舉手投足之間自然會散發(fā)出一種小家碧玉式的娟秀和清樸。但這在越王眼里,卻不夠端莊,更不夠媚惑。越王知,此女雖絕色,卻是璞玉,尚待雕琢。他將她迎來,是要她變成一件致命玉器。這一點(diǎn),范蠡一早告知了她。
西施懂,一個男人,內(nèi)心壯志待酬,臥薪嘗膽自省,這并不易。她也知,自己是要參與安居黎民的復(fù)國大事。于是此刻,她見到越王,也是容色靜定,沉默聽候越王吩咐。心中日漸有了甘愿。
三年。美人蛻變。從浣紗溪邊的素水仙變成一株妖冶奪目的金牡丹。越王勾踐用了三年的時間找人教西施歌舞、步履、禮儀,一切女學(xué)細(xì)節(jié)。因?yàn)樗枰邆洳豢煽咕艿拿幕罅?、對任何男子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diǎn)的掌控力。要萬無一失地成為才貌雙全、舉世無雙的細(xì)作。
果然。她不負(fù)眾望。那一日,當(dāng)她裊裊立于吳王夫差殿前,蓮步輕移,羅裙微動,就好比補(bǔ)天俏玉,慧俊婉轉(zhuǎn),剎那便驚艷塵埃萬千。吳王夫差,是從未有過這樣的驚動。竟一時恍惚了,不知哪方仙子落到他殿前,與他隔湯湯秋水,靜美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