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色圣殿大昭寺周圍,一幢幢石塊壘成的碉房鱗次櫛比地矗立在拉薩特有的藍色天空下。
按照張力軍給我的地址,我找到了拉姆媽媽的家。老人家慈祥健壯,普通話說不太好,但我聽得明白,她已經(jīng)接到孫子的電話,把房間收拾干凈等著我的到來。
這是一幢平頂立體式的碉樓建筑,石頭墻壁有一米厚,由下到上逐漸收攏,成梯形狀。拉姆媽媽的家是巧妙地利用山坡地,中間是天井,三邊為房間,沿邊有走廊連通。院內(nèi)有壓水井,廁所在院落的一角,也很堅固,像一座堡壘。一層放一些雜物,二層是幾間臥室,我就住在樓上他孫子當兵前住過的房子。
這是一間很小的房間,正方形的居室內(nèi)有卡墊床、小方桌、藏柜等家具。家具有些矮小,沿墻放置,房子倒不顯得狹小。
呵呵,我在拉薩住下了,住在藏民的家里而不是旅館,我喜歡這種家的感覺。
頭和腳都疼得厲害,疲憊的我早早躺下休息,翻來覆去卻睡不著:第一夜的拉薩會下雨嗎?
聽說拉薩城在午夜時分經(jīng)常會飄起霏霏的細雨,那是瑪吉阿米姑娘的眼淚。
已經(jīng)夜深了,還沒有聽到雨聲,索性坐起來等待,我等待來到拉薩之后的第一場雨。
夜里一點鐘,好像真的下雨了,我卻沒有聽到雨點敲擊房檐的聲音。
外面漆黑一片。
我沒見過從前的拉薩,但我聽說從前的拉薩河在鮮花凋零時會悄悄哭泣;我還聽說從前的布達拉宮在倉央嘉措離開時曾輕輕嘆息。
我沒見過從前的拉薩,但從前的拉薩一定曾經(jīng)出現(xiàn)在我的前世里。
不知道什么時候睡著的,睜開眼睛的時候已經(jīng)第二天下午4點半了。
我怎么會睡這么久?
聞到了酥油茶的香味,像是在藏北草原喝的那種。
拉姆媽媽說正在給我準備晚飯,這個鐘點也不知道應該是什么飯,應我的要求給我吃糌粑。糌粑是藏族的一種主要食品。它是將青稞曬干炒熟,磨成的細面,待食的糌粑與我們北方的炒面有些相似,但北方的炒面是先磨后炒,西藏的糌粑卻是先炒后磨,是不除皮的。
我跟著拉姆媽媽學團糌粑,她把少量酥油茶倒進碗里,加點糌粑面,用手不斷攪勻,直到能捏成團為止。她把自己剛揉好的糌粑遞給我,示意讓我先吃,我沒有接,學著做,很容易就學會了。我也用手不斷地在碗里攪捏,成團了,真正的“粑”團成了,送到嘴里,味道真不錯,我喜歡。
拉姆媽媽說還有一種吃法是燒稀的,里面放些肉、野菜之類,叫做“土巴”。糌粑比冬小麥營養(yǎng)豐富,又攜帶方便,是藏族同胞出門必備的食物。只要懷揣木碗、腰束“唐古”(糌粑口袋),再解決一點茶水就行了,用不著生火做飯。
在以后的行走中,我也學會了靠這種食物充饑。
拉姆媽媽的家離八廓街不遠,溜達著也就十來分鐘。身體還沒有完全恢復,在黃昏時拉姆媽媽帶我第一次走上了八廓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