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不管是恥名檜還是愧姓秦,那都是老百姓自發(fā)的,跟當時的統(tǒng)治者沒絲毫瓜葛,純屬民間行為,與官方無關(guān)。
但明治政府就不同了,事發(fā)之后,津田三藏的家鄉(xiāng)向全國宣告:從此以后,他們那塊地方不許有人再姓津田,也不許再有人叫三藏了。一時間連原本在日本孩子中間有很高人氣的木偶戲《西游記》都沒人演了,因為唐僧在日本是被叫做三藏法師的。
搞完這套虛的,下面就得來點實實在在的玩意兒了,就是關(guān)于津田三藏這家伙本人,該怎么個處理法。
早在有棲川宮威仁親王訪俄賠罪的時候,亞歷山大三世就暗示說,那個刺客應該被處以絞刑,活活絞死他。而當時親王也當場表態(tài)說,你放心,這小子活不了。
判處津田三藏死刑,這在當時不管是從天皇的意思來看,還是從眾官員的意思來看,就算是放眼從民間看,那都是鐵板釘釘,改變不了的事情了。
不過按照傳統(tǒng),還是得開一個內(nèi)閣會議,讓大家來討論討論細節(jié),比如怎么死、在哪兒死、由誰動手之類。
維新三杰之一西鄉(xiāng)隆盛的弟弟,時任內(nèi)務大臣的西鄉(xiāng)從道率先發(fā)表了自己的意見:"這事兒其實很簡單,送到法院去接受審判,然后判處死刑,幾天內(nèi)就能執(zhí)行了。"
大家紛紛點頭,表示也只有這個辦法了,接下來我們就來討論一下什么時候開庭吧。
卻不想就在此時響起了一個聲音:"不能讓他這么死。"
說話人是新上任的遞信大臣后藤象二郎。
眾人很奇怪,問不讓他這么死那你想讓他怎么死?
"把他毒死在監(jiān)獄里,然后對外宣稱暴斃,直接掩埋尸體。"
西鄉(xiāng)從道說,后藤你丫瘋了?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獄無門偏要闖。明明能光明正大處決的,非得搞這種骯臟手段,你喝多了還是怎么著?
"西鄉(xiāng)大人,誰告訴你能光明正大處決的?"后藤象二郎問道。
西鄉(xiāng)從道愣是沒弄明白為什么就不能通過法律的手段來判津田三藏死刑,他覺得后藤象二郎今天絕對是喝高了,不是來開會而是來找碴兒的,所以也就不跟他一般見識了。反正除了象二郎之外所有人都站在自己這一邊,自然也就沒有必要去浪費這個時間了。
總而言之,全國形勢一片團結(jié),上到天皇下到乞丐,大家都盼著并認為津田三藏這次算是死定了。
明治二十四年(1891)五月十八日,眾人期盼已久的津田三藏刺殺俄太子一案終于開庭了,本來這事兒應該在大津市地方法院進行的,但為了體現(xiàn)日本政府的重視程度,所以特地改在了東京的最高裁判所宣判,而且為了方便省時省事,明治政府還作出規(guī)定:審判方法臨時改為一審終了制,就是一錘子買賣,不給你任何上訴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