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霓媽媽的尷尬
3歲半的瑞霓是個惹人喜愛的小姑娘。媽媽帶她去樓下超市買東西,收銀員阿姨逗她:“你媽不用付錢,你留下做我閨女就行了!”瑞霓撅起嘴說“不”,對人家怒目而視。阿姨繼續(xù)逗她:“做我女兒,想吃啥自己拿,多好!”瑞霓看看微笑附和的媽媽立即翻臉了,拿起剛買的東西扔到地上,一邊用腳踩一邊說再也不來這里買東西了!破地方!說完推門就往外走,弄得媽媽與阿姨都很尷尬。
后來又發(fā)生過幾起類似的事情。每次出門前媽媽都要特意叮囑瑞霓,答叔叔阿姨的問話要禮貌??勺焐洗饝煤煤玫暮⒆樱瑓s會因為一個小玩笑變得心情很糟糕。要么抬手打人,要么嘴里罵罵咧咧的,弄得媽媽很沒面子。
瑞霓媽媽其實很注意對她的禮貌教育,還常告訴她,因為她可愛漂亮,別人才跟她開玩笑,所以不能當真。大人要她手上的東西,也是鬧著玩的,試探她是不是大方。瑞霓聽得很認真,還連連答應以后不會鬧脾氣了。
但瑞霓說話不算數(shù),說一套,做的卻是另外一套。眼見著瑞霓越來越不懂事,現(xiàn)在對大人的正經問話也愛理不理的了。媽媽很著急:怎么做才能讓孩子面對玩笑不生氣呢?
家長對策
1.孩子受自身發(fā)育情況與生活經驗的局限,不能很好地理解成人的玩笑,家長應該重視孩子的反應,不僅僅只考慮成人的面子問題,指責與呵斥孩子,讓孩子感到孤立無援。家長可以給孩子提醒這是玩笑,必要時幫孩子提詞,引導孩子一起“對付”開玩笑的人,不僅幫孩子解圍,傳遞了愛的信息,同時也委婉地向開玩笑者傳達了要尊重孩子的信息。獲得尊重的孩子才會懂得尊重別人。
2.與家長之間建立良好的信賴關系,是孩子安全感的重要保障。外出時幼兒的安全感來自帶他出去的父母,當被玩笑侵犯的時候,父母應該力挺孩子,讓他真實地感受到來自父母的保護。家長應盡量防止讓孩子被動的事情發(fā)生,這等于是預防了孩子讓成人被動的局面發(fā)生。
3.對于幼小孩子的禮貌問題,家長除了耐心教給孩子禮貌用語外,還應該做好榜樣。用實際行動來影響孩子,身教勝于言教。
4.讓孩子遠離低級趣味的玩笑。面對不利于孩子身心健康的玩笑,家長要明確表明自己的態(tài)度,巧妙地通過改變環(huán)境和話題來保護弱小的孩子。
5.多陪孩子看些小笑話,給孩子講解讓其領悟其中的妙處,家長還要學著用幽默的舉動來解決一些小問題,讓孩子認清玩笑的本質不會成為事實,玩笑運用好了有助于交友和活躍氣氛。讓幽默感成為孩子社交的一種手段,孩子將受益一生。
愛心小提示:
相對成人來講,孩子是弱勢,面對來自強勢的威脅,孩子渴望從他信賴的家長那里得到支持與保護。如果這時家長要么“看笑話”,要么“幫外人的腔”,就會讓孩子感到沒有安全感。像“爸媽不要你了”之類的玩笑會刺激孩子,超過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大人隨便一說的玩笑,很可能給孩子帶來永久性的恐懼。
成人逗孩子的思維方式,有時違背了孩子的生理發(fā)育規(guī)律。例如,很多成人喜歡考驗只有自我概念的孩子是否大方。遇到“大方”的孩子就稱贊,然后將東西還給孩子;如果遇到不大方的,就繼續(xù)逗他,笑話似的欣賞孩子不識逗的真實表演。有的孩子漸漸地摸索出規(guī)律,先將東西“大方”地給人,眼睛卻仍是緊緊盯著,一旦東西回不來,他就會大哭大鬧??杀氖怯腥司拐J為:這是訓練孩子懂得分享的一種教育方式。
有些成人素質低下,只顧自己取樂,把孩子當成玩物,像當下網上出現(xiàn)的“3歲孩子成為老煙槍”的視頻。遇到此類逗孩子的玩笑,家長應該當場制止,而有些父母卻抹不開面子,不惜繼續(xù)委屈孩子,如果孩子不配合,就會給孩子扣上“不識逗”的大帽子。
玩笑,對幾歲的孩子來說是應急的挑戰(zhàn),平時家長教給孩子要禮貌待人的方法無用武之地,出現(xiàn)過激行為與言語就不難理解了。不適當?shù)耐嫘?,是對孩子的不尊重,不利于親子間的交流與溝通,最終將導致孩子不懂得尊重他人,更可能出現(xiàn)孩子不懂得自重的嚴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