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解密《投名狀》(7)

歷史不忍細讀 作者:《百家論壇》編輯部


馬新貽漁色負友之說最早見于現(xiàn)代武俠小說大師平江不肖生(本名向愷然,湖南平江人)的《江湖奇?zhèn)b傳》及其《張汶祥刺馬案》。原來,馬新貽之所以官運亨通,靠的是假報軍功和結(jié)納權(quán)貴得來的。馬新貽在所謂剿匪戰(zhàn)斗中,本是敗軍之將。被俘以后,馬新貽又無骨氣,與“匪首”義結(jié)金蘭,再由他的把兄弟導(dǎo)演一幕馬新貽收復(fù)失地的鬧劇,欺瞞朝廷。在拜把兄弟的扶助下迅速飛黃騰達,以致后來爬上一品大員寶座。那些拜把兄弟原以為可以攀附于他,千里迢迢前來投靠。但馬新貽不僅奸占了老二之妻,而且誘殺了老二。而老三張汶祥因偶然原因逃脫馬新貽魔掌,最后弄出這一出刺馬大案來。據(jù)平江不肖生說,本案詳情他是從湖南同鄉(xiāng)、“刺馬案”欽派主審、刑部尚書鄭敦謹?shù)呐隹谥兴?,而鄭之女婿是在鄭敦謹審問張汶祥時在屏風(fēng)后面偷聽到的。其真實程度如何不得而知,但看來合情合理。張相文也持馬新貽漁色負友之說,其《張汶祥傳》流傳甚廣,故事塑造了一個俠肝義膽、為友復(fù)仇的刺客形象。

馬新貽在尚未發(fā)跡時,曾和張汶祥以及另一人結(jié)為兄弟,馬新貽為老大,另一個為老二,張汶祥排行老三。老二和老三原來皆為綠林中人,馬新貽的軍功頗得力于老二和老三。但馬新貽對這兩個結(jié)拜兄弟的進官入仕并不出力,故而兩兄弟對馬早已不滿于懷。又因老二之妻貌美,久為馬新貽所占,且馬新貽為剪除后患,蓄意加害老二。于是,張汶祥為替二哥報仇而刺殺馬新貽。

“刺馬案”的五大疑點

疑點一:馬新貽進京后驚恐萬狀。

據(jù)高尚舉(山東菏澤醫(yī)專的馬列教研室主任,他研究馬新貽已有十幾年,搜集了很多史料。據(jù)報道,《投名狀》在審片的時候,有關(guān)部門還專門請他過去做了歷史顧問)的分析,馬新貽在奉旨接任兩江總督時,曾經(jīng)進京請訓(xùn)。當馬新貽最后一次覲見完畢,從養(yǎng)心殿出來時,大汗淋漓,驚恐萬狀。

據(jù)馬新貽的后人講述,慈禧太后授馬新貽密旨,要他秘密調(diào)查南京陷落后,太平天國國庫財物的下落。據(jù)傳,太平天國曾在天京積聚了不少財寶,當曾國荃攻進南京后,這些財寶就被湘軍搶劫一空。事后,湘軍中人多有購田置地者。當時朝廷曾查問太平天國國庫,曾國藩卻只說天王府已被大火焚毀,瓦礫全無。馬新貽接到這樣的密旨,深知事關(guān)重大,故而失態(tài)。曾國藩治軍已久,兩江重地到處都是他的人馬。朝廷調(diào)曾國藩做直隸總督,恐怕有將其調(diào)離老巢,以便監(jiān)控的考慮。馬新貽雖說文官出身,但做事精明干練,不屬湘軍集團,授此重任,也是慈禧的高招。

疑點二:曾對兄長說“斷頭”話。

據(jù)高尚舉講,馬新貽在去江南的路上,曾經(jīng)請假回菏澤老家祭祖。離家時,曾將二位兄長召至身邊,秘密叮囑:“我此去吉兇難料,萬一有不測,千萬不要到京告狀。要忍氣吞聲,方能自保?!比绱私^命“斷頭”之語,馬氏兄弟聽后,驚恐萬狀。

疑點三:審訊兇手曠日持久。

從可查詢的史料來看,當馬新貽被刺后,首先由江寧將軍魁玉以及藩司梅啟照等人審訊,幾經(jīng)周折,所奏不過是案犯“言辭閃爍”、“一味支離”等話。而朝廷則相信幕后定然另有主使,故而加派漕運總督張之萬奔赴江寧審案。張之萬抵達江寧后,刺馬案的審訊工作依然沒有突破。朝廷動怒,于是再派刑部尚書鄭敦謹飛馳江寧速審,同時敦促曾國藩前往江寧任上主持大局。可結(jié)果只不過量刑更為殘酷,將案犯張汶祥凌遲處死,另加剖心致祭。

高尚舉說,可以說朝廷自始至終都認為“刺馬案”另有主使,并且不斷降旨以推動審訊工作,前后輪番參加審訊的官員多達50余人。但直到最終,各番官員也沒有審訊出朝廷所謂的幕后主使,朝廷迫不得已接受了審訊結(jié)果。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