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這個計劃,里賓特洛甫精心設計了很多計劃,也做了很多設想。最終決定將斯大林騙到國際會議上加以暗殺。他熟知斯大林的工作和生活規(guī)律,出入的地點——克里姆林宮壁壘森嚴,所有通道都由內務人民委員部的部隊把守,警衛(wèi)人員多達數(shù)千名,而且都是身手不凡的軍官和特工。從日常生活下手根本無隙可尋。斯大林外出時,也一律以車隊的方式行進,從不單車出行。而且,車隊在行駛中經(jīng)常變換車輛順序,斯大林所乘坐的裝有防彈玻璃的美國特制轎車沒有特殊標志,在外觀上同其他車輛完全一樣。在如此嚴密的保護措施面前,一般的行刺計劃是根本行不通的,尤其在蘇聯(lián)國內。里賓特洛甫認定必須乘著斯大林參加國際會議離開國內時,加以下手。他聽從希特勒的建議,尋找德國情報機關頭子舍倫貝格做其助手,開始了他的精心策劃。但舍倫貝格卻擁有情報頭子的清醒意識,他根據(jù)當時不可逆轉的戰(zhàn)場形勢和國際形勢,認為斯大林根本不會參加有德國代表出席的國際會議,除非是德國的投降儀式,所以對這個計劃不太熱心。但里賓特洛甫并沒有放棄他的狂妄計劃,仍然精心策劃著。針對屆時在會議上十分嚴密的保衛(wèi)工作,手槍一類的武器肯定帶不進會場,里賓特洛甫還特別選定了特殊研制的一種鋼筆手槍作為刺殺斯大林的武器。這種鋼筆手槍可以在6—7米的距離內有效射殺目標。
不過可惜的是,他的策劃、準備和發(fā)明都沒派上用場,如舍倫貝格所預料的,斯大林永遠再不會參加和德國在一起開的會議,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戰(zhàn)爭結束。而里賓特洛甫也徹底地失去了希特勒的寵信,戰(zhàn)后在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受審,他以破壞和平罪、戰(zhàn)爭罪、違反人道罪等被判處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