賭時,攤官任意或任人抓攤子放于攤臺,迅速以攤盅蓋住,由賭客猜射。荷官持有的兩張與銀牌上賭本相同的紙牌,一張押在銀牌下面作為押金;一張作下注時所用的賭資放在攤正面前。攤正負責兌碼,比如荷官把客人所要投買的門(或單門,或雙門并列,或一門為主兼買兩門),以及賭注多少,報給攤正。攤正荷官均記數,攤正根據賭注多少,換成籌碼,籌碼放在攤正上,參賭者皆一目了然。開攤后數攤,數到最后一組剩下余數(四個攤子一組),勝負見分曉。這樣一攤一攤賭下去,賭客若不想再賭,由荷官進行核算,若銀牌上的賭本保住后,還多出籌碼,便是贏得的錢,可憑銀牌與籌碼在荷官的陪同下,回到橫柜處兌換現錢。若賭客的銀牌上賭本數目,全部兌成籌碼,而籌碼已賭光(輸光),荷官會通知該賭客,或添付賭本繼續(xù)參賭,或改日手風(手氣)轉順再戰(zhàn)賭場。
籌碼一般以銅錢代表1角,白珠代表1元,黑珠代表5元,小棋子代表10元,50元、100元則以不同顏色的小骨牌代表。籌碼要同時經賭客和荷官的手,可防假籌碼混賭或冒兌現金。后來霍芝庭到澳門經營賭館,認為增加泥碼一項能給賭客諸多便利,泥碼只能用于參賭,不能兌回現金。這樣毋須荷官步步跟進,省得賭客心中反感。賭客在某張賭臺,最后不想再賭,則可換回籌碼,到橫柜兌換現金。在整個過程中,賭場人士只作暗中監(jiān)視?;糁ネミ@項改進,大受賭客歡迎。
攤館規(guī)定,現錢賭客只能在樓下賭,而不能上樓上賭(或進小廳);銀牌賭客,卻可以下樓參賭。所謂下樓,并非人下樓,銀牌賭客仍可高高在上。樓板挖了個方孔,正對著大堂的攤臺,銀牌賭客一邊觀看,一邊押注。負責上下聯絡的荷官叫“吊籮”,吊籮也不須跑上跑下,而是大聲報數,由下面的荷官代下注,上面的荷官記數。銀牌賭客為什么要“下樓”參賭?為的是“換手風”。
銀牌賭客是賭館的衣食父母,霍芝庭充分意識到這點。他常對手下人說:“我們要把豪客當菩薩供奉,菩薩才能保我們疊水(富貴發(fā)達)?!?/p>
霍芝庭的榮生、明生、廣恒、廣益等四大攤館,以熱情服務、周到招待而聞名于廣州賭界。攤館附設茶室,豪客在此可以免費飲茶吃點心;對于常來的豪客,“外交部長”陳文甫會邀請他們上大寨吃宴席,霍芝庭會視對象親自作陪;攤館還設有休息間,供連戰(zhàn)數日數夜的客人休息,還有年輕妖冶的邏暹女(泰國妹)按摩;那些大寨里過來的賭客,有時還帶來妓女陪賭,霍芝庭特別關照下屬要“巴結”寨姐,陳文甫常托人去香港帶來時髦的小禮品,贈送給寨姐,寨姐心明肚知,必有回報,便纏著“相好”帶她來攤館睇賭,既然來了,嫖客就會不光睇賭而有失自己的身分,自然會和寨姐一道賭他幾攤。
霍芝庭的攤館還有一些特殊的客人,他們憑“吳苑卿”三個字,便可領取寫有一定數目的銀牌,持牌參賭。這些不帶賭本的賭客,都是吳苑卿精心擬定,再經霍芝庭點頭同意--他們都是對榮生番攤公司有用的武弁、政客、名紳們。
賭館借妓寨興旺,賭館反過來又刺激妓寨的生意。此外,東堤的押店、酒樓、錢莊等店鋪的生意也因為賭盛而興隆。
押店可以說是賭場的衍生物,賭客輸盡了賭本,急于扳本,便把隨身的值錢物品押入押店,換取一定的現金,回賭場“再接再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