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節(jié):只能眼睜睜地看著(3)

中國歷史中的誣告往事:無中生有 作者:何木風


夫差先是惱火伍子胥的比喻,聽了伯的這段話后,立即轉怒為喜,不久后,就真的把勾踐放回越國去了。伍子胥憤恨不已,他對伯說,你身為吳國臣子,不為吳國謀取安全之道,還放虎歸山,將來看你怎么跟吳國的祖宗們交代。

伯也大怒,他認為伍子胥在唱高調,大家都知道咱們是楚國人,卻跑到吳國來當官。再說,難道就你知道為國家謀福利,不要這么抬高自己,我跟你是一樣的。

事實上他跟伍子胥還不一樣,他接受了勾踐太多的好處,所以,他自然要為勾踐說話。但伍子胥怨他的事,卻讓他直接把矛頭對準了伍子胥。如果說以前還是為勾踐而總逆著伍子胥的話,那么,現(xiàn)在,他就是直接針對伍子胥了。

但伯誣陷伍子胥卻不是因為勾踐,而是因為夫差攻打齊國。勾踐回國不久,夫差得到消息,說齊國正在鬧內亂,國力衰弱,于是決定興師伐齊。伍子胥站出來說,我們的敵人是近在咫尺的越國,而不是千里之外的齊國。這種勸阻當然不會起作用,因為在夫差看來,勾踐已經徹底喪失斗志了。他很放心勾踐。于是,他親率大軍北上,結果大勝而回。伯立即恭賀,當然,在恭賀的同時也不忘記給伍子胥穿點小鞋。夫差聽來聽去,就真的有點不喜歡伍子胥了。

四年后,夫差又想討伐齊國。伍子胥還是勸阻不要這樣,夫差這個時候已經懶得理伍子胥了,根本聽不進他的任何意見。伍子胥在這段時間得到了越國的很多消息,說勾踐正在臥薪嘗膽,勵精圖治。他知道,吳國必將滅亡。但讓他沒有想到的是,他沒有活著見到。伯已經跳了出來,向他攻擊。

伯對吳王進讒言,說:"伍子胥這個人剛愎殘暴,不講人情,他要是心懷怨恨,什么事都干得出來。上一回大王您要討伐齊國,他認為不能去,結果大王獲勝而回。伍子胥因為自己的計謀沒有被采用而心懷不滿。如今大王又要討伐齊國,伍子胥看他的阻攔又沒有結果,索性裝病躺下了,企圖逃避戰(zhàn)斗。大王您不得不提防他。"這些話表面上看是事實,伍子胥這個人的確是個喜歡記恨并善于將仇恨得報的人,而且,此時,他的確裝病在家躺著。但是,善于記仇的人更善于記恩,吳國對他的恩情不可謂不大,他在家裝病也并非是躲避戰(zhàn)爭,而是他的確不想讓吳王討伐齊國。由此可見,伯是在歪曲事實。歪曲事實的人往往把事實穿插在自己的理解與想象之中,經過整合與重新排列,事實和想象融在一起,使人聽不出來到底哪里是真哪里是假。并且,這種被歪曲了的事實往往具有語言的感染力,使得接收者聽起來會引起情緒上的波動。如同我們聽一篇優(yōu)美的文章一樣,往往情緒會被調動起來。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