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5節(jié)(5)

中華風俗歷:活在歲時記里的傳統(tǒng)中國 作者:陳果夫


比賽。

耕耘已經完畢的,遍插五色紙旗,防除田間害蟲。

此后仍酷熱難耐的天氣,稱之為“秋老虎”。

紫薇、惠花、秋海棠、重臺、朱槿、波斯菊、水木香、雉雞冠、向日葵等上市。

【立秋】

大暑后十五天,斗指西南,乃為立秋。此時太陽運行到黃經135度。秋,即為揪,事物從此而開始收斂。陰氣從地面而出,開始殺滅萬物,因此以秋為節(jié)。秋,訓禾,就是谷物成熟,此時萬物皆老,而沒有比成熟的谷物更為可貴的,所以從禾。

【飲井華水】

凡挖地成穴而出水的即稱作井,有的說井是黃帝發(fā)明的,有的說是伯益創(chuàng)造的。井水以從遠處地脈而來的為上品,而從近處江湖滲透來的次之。井華水,就是清晨第一次從井中汲取上來的水,能治病,養(yǎng)顏益色?!侗静菥V目》說它的功用極廣,涼能清熱,甘可助陰,宜于煎制補陰藥及氣血痰火藥,與其他種類的水不同。明代的虞搏說新打上來的井華水,取天一真氣,浮于水面,用以煎制補陰的藥劑及煉丹煮茗,性味與雪水相同。古代婦女,用井華水來涂粉,則肌膚潤澤。白居易有詩道:“井華云粉一刀圭。”

水的功用,用來滅火潤燥雖然相同,然而它的性質,往往因地質氣候的不同而有所各異。因此,在蜀江洗錦,則錦鮮亮柔軟;以濟水烹楮,則有結晶;用南陽的潭水浸泡菊花,飲者則多壽。遼東的澗水通于葠(參),人飲則多發(fā);山西之山出產礬石,其泉可治疽癰;中國西北的山麓,埋藏硫磺,其水可療惡瘡。癭可消于生水藻海帶之水波,痰可解于長半夏之濕地。雪水洗眼睛而能使目赤退,鹽水濯肌膚而可令膿瘡干。

入秋,萬物都歸于肅靜,故而此時的水,最為澄清。立秋之日可在清晨汲水以備用。煮沸后早起空腹飲用,也足以清火,通利大便。

【采楸葉】

楸葉,葉大而早凋,到秋天就已呈凋謝狀,所以得名。楸葉主要用于搗爛后敷治瘡腫,用楸葉煮水可清洗膿血。各種癰、腫、潰爛以及肉內有刺撥不出的,都可以取楸葉十片搗爛敷貼患處,將其排出,是外科的重要藥物。宋人葛常之的《韻語陽秋》中道:“有人患背潰壞,腸胃可窺,百方不瘥。一醫(yī)用立秋日太陽未升時,采楸樹葉,熬之為膏,傅其外,內以云母膏作小丸,服盡四兩,不累日而愈也?!边€有東晉的范汪,為名醫(yī),也稱楸葉有治療瘡腫的功用。楸葉有拔毒排膿的作用也就由此可知。

此外,楸葉還可治療肺氣上逆、咳嗽,一切毒腫、瘰疬、瘺瘡、灸瘡不愈、頭發(fā)生瘡、兒發(fā)不生以及小兒目翳禿瘡等?!蹲裆斯{》說立秋太陽未升時,采楸葉熬膏、擦抹瘡瘍之處,患處立可治愈,將其叫做“楸葉膏”,熬法以葉多湯濃為佳。

【戴楸葉】

楸葉色彩美麗,葉片肥大,葉莖堅韌,因此婦女的首飾如耳環(huán)等,都喜歡仿照它的樣子來制作。唐宋時候,每逢立秋日,京城滿街賣楸葉,婦女兒童爭相購買,剪成花朵佩戴。明代田汝成的《熙朝樂事》中記載:“立秋日,男女咸戴楸葉,以應時序;或以石楠紅葉,剪刻花瓣,撲插鬢邊?!绷⑶锴昂髷?shù)日,往往層云復疊,細雨如織,秋風將來,炎景即逝,似乎已經呈現(xiàn)出新涼的意味。吳地的諺語說這是“預先十日作秋天”?!肚寮五h》引清代文人李福的詩道:“梧桐滿院緣陰連,引得新涼到枕邊。細雨斜風幾番過,預先十日作秋天?!?/p>

廣東的風俗中,八月初一,婦女都要樹三角小旗在庭院,上面綴著銀鈴、刀劍等物。清風吹過,鏗然有聲,特別悅耳。晚上則在竿頭懸掛紅燈三盞,月末才將其摘下。此日已進入立秋,暑氣漸消,涼風將至,以戴楸葉、插小旗、懸紅燈作為試報的秋信,也是女兒家的雅事了。

【吃西瓜】

西瓜又叫水瓜,寒瓜,產自回紇,五代時候方始傳入中國,是夏季的解暑妙品。只是多食會積寒助濕,足以傷人脾胃,入秋容易發(fā)展成瘧痢。

立秋后,涼風吹送,即將出伏,因此一般都把吃西瓜截至立秋這天為止,以防過食引起流弊。江浙各地,例如蘇州、湖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