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七
農家挑選新收的五谷中較好的,配合蔬菜煮食,稱“七寶湯”。城市和沿海居民,用魚肉蔬菜,同樣混合煮食,叫“七元湯”。
兒童猜謎語,捉迷藏。女子剪彩紙,或者鏤金箔為人形,用來貼屏風、戴耳鬢。
夜晚,兒童鳴金器,放爆竹,把冬青樹葉扔進火中爆響,以驅趕蟲蛇,表示人的居室不許蜈蚣蛇蟻之類盤據。
[人日]
本日俗稱人日,唐代叫做“人勝節(jié)”。從初一開始,依照雞、犬、豕、羊、牛、馬的順序,今天輪到人,也是合乎逐步進化的排列次序。
[七寶湯、七元湯]
《荊楚歲時記》說:“正月七日為人日,以七種菜為羹。”后世之人,沿襲古代傳統(tǒng),發(fā)揚為“挑菜會”,互相宴請。宋朝蘇東坡有詩為:“七種共挑人日菜?!闭f的就是這種情形。在《浪跡叢談》中,作者說道,在丁未人日,他和魏默深等友人一起,“作挑菜會,以七種菜餉客?!比缃耖}粵各地也有這種習俗,這是晉代江湘地區(qū)流傳下來的余風。
[猜謎語]
謎語,即隱語,就是隱藏本來的說法,假借其他詞匯描述說明?!蹲髠鳌酚小昂郁~腹疾”的比喻,說的是腹瀉的意思,由于魚的潰爛從肚腹開始,所以用河魚的疾患比喻人的腹瀉?!妒酚洝飞险f:“齊威王之時,喜隱?!边@大概就是后世謎語的起源了。后來常常取用日常事物,作精妙比喻,用作游戲。自魏晉以來,開始盛行?!段男牡颀垺分刑岬剑骸白晕捍詠恚H非俳優(yōu)而君子隱化為謎語,謎也者,回洄???互其辭P35,使昏迷也。”《北史》說:“試作一謎,當思解之?!钡搅怂纬?,謎語稱為“商謎”,為當時雜技之一。《東京夢華錄》有載:“雜技有劉百禽弄蟲蛾,毛詳霍百丑商謎,張山人說禪話,皆當時里巷一種游戲之事。商謎者,一人隱語,一人猜之,以為笑樂。”猜謎語也可以稱為“猜謎子”。
[捉迷藏]
就是用巾帕蒙面,互相捉拿。《致虛閣雜俎》及《瑯嬛記》上都有記載,唐明皇和楊玉環(huán)在月色之下,用錦帕蒙眼,在方丈之間,互相捉拿嬉戲,謂之“捉迷藏”。另外,元稹有詩曰:“憶得雙文籠月下,小樓前后捉迷藏?!被ㄈ锓蛉藢懹袑m詞,“內人深夜學迷藏,繞遍花叢水岸旁,乘興或來仙洞里,大家尋覓一時忙。”在唐代及五代,捉迷藏都極為盛行。如今,小孩大多喜歡玩耍,俗稱“捉冕躲?!?/p>
[剪彩人]
剪彩色紙人,象征人人新年。當作禮品饋贈,或當作頭飾,都是很好的節(jié)日點綴。晉時荊楚一帶居民,此日均剪紙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之貼屏風,或戴于鬢邊,又打造華勝互相致送。江蘇、浙江、陜西、山西等省,都有這樣的風俗。除人日外,端午也剪彩人,用金絲和銀絲做成繡球、繁纓、鐘鈴等形狀,或者人騎虎等,上面點綴小釵,連成一串,工藝十分精細,也有人是用銅絲金箔來做的。女子都喜歡戴,并互相贈送,名為“健人”。唐朝杜甫有詩道:“次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樽前柏葉休隨酒,勝里金花巧耐寒?!崩钌屉[有詩:“縷金作勝傳荊俗,剪彩為人起晉風?!闭f的都是剪彩人。
[爆蠟葉]
蠟葉就是蠟樹葉子。蠟樹一名女貞,又號冬青。叫它蠟樹,是因為可以在樹上放養(yǎng)蠟蟲,叫它女貞,是因為冬日青翠,猶如貞女的節(jié)操,而叫它冬青,則是字面的含義。臘葉能驅除風邪,化開淤血,消腫止痛,治療頭昏目痛,以及各種毒瘡腫塊。如果瘡口潰爛已久,用水煮臘葉趁熱貼上,頻頻更換,效果十分顯著。若是口舌生瘡,舌頭腫脹以致溢出,把臘葉搗汁含在嘴里,最后吐出口水就可痊愈。
兒童戲耍,把臘葉丟在火里,使其爆響,用意在于驅除害蟲。安徽省的懷寧、太湖等地,都有這種習俗。而浙江省鄞縣、奉化、慈溪等處,習慣稍有差異,通常是在正月十四日夜,由各家童子手持五色紙燈,遍照墻壁、門庭、爐灶,口唱驅逐蛇蟲的俚語歌,稱為“照蛇蟲”,或“趕蛇蟲”。
雨水
冰河解凍,萬物復蘇,雨水預兆著一年的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