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種制度的目的如果不純粹,那么,在其執(zhí)行時,就會被人利用。在如火如荼的經濟告密的背后,往往摻雜了許多人私人目的。比如,有人就通過朝廷鼓勵的“告緡”,把平時的怨家給輕松地解決了。當告密如同秦國時已經成為國家法律,那么,遵紀守法就成了百姓的義務。即使無密可告,因為有激勵因素在里面,許多人也會找出秘密來上告。
作為專制最高權力者漢武帝,告緡運動不僅讓他得到了可供自己支配的巨大財富,也通過告密加強了自己的無上權威。毋庸置疑,這種搜刮民財、盤剝民財尤其是鼓勵告密的做法,其毀壞國民人格和心智的惡劣影響深遠。武帝鼓勵告密,事實上就是鼓勵全民特務政治,鼓勵人性的墮落,鼓勵以鄰為壑,鼓勵貪婪和邪惡。而這一切的實現(xiàn),都是因為他手中有任何人都不可以質問和約束的權力。
告密滔滔之下,許多人為了自保,只能做出在今天看來是不符合常理的事。也就是說,告密往往催生虛偽與狡詐。
卜式是一個經營畜牧業(yè)發(fā)家的商人。開始創(chuàng)業(yè)時,他只有羊百余頭,十幾年間,增值十倍,置買田宅,成為豪富。當“告緡”開始在全國鋪開時,卜式眼見許多同行都倒了大霉,他認為與其被人告密,不如自己主動站出來,以守為攻。于是,他咬著牙慨然上書,自愿捐出家財?shù)囊话?,用作邊防之用。很多商人都是低調隱瞞自己的財產,而他卻反其道而行之,這讓漢武帝很是詫異,就派人去問他:“你是想當官?”回答:“我年輕時牧羊,不習慣當官,不愿?!庇謫枺骸凹依锸欠裼性?,要上訪?”回答:“我與人無爭,沒有冤?!庇謫枺骸凹热蝗绱?,那么你為什么如此?”回答:“天子誅匈奴,我認為賢者應該在邊關冒死奮戰(zhàn),有財?shù)娜藨摼璜I財產,如此而匈奴可滅也?!?/p>
卜式的回答并沒有漏洞,至少被派去的人是這樣認為,回來報告給了漢武帝。漢武帝正想欣慰,丞相公孫弘?yún)s看出了門道,公孫丞相認為卜式矯情立異,動機不純。武帝想了想也就把這件事放在一邊了,過了不久,卜式居然又捐出二十萬錢,武帝第二次看到卜式的名字時,終于欣慰地笑了,他對卜式特別嘉獎,“不想當官”的卜式居然官運亨通,賜爵關內侯,進位御史大夫。任是誰都能看出,卜式是在“立異以為高”、“逆情以干預”,但是,就是這樣虛偽甚至狡詐的人居然封侯,這實在是那個時代的一個悲哀。
“告緡”運動最終因為大批商人破產,無密可告而結束,不過,漢武帝這個人注定要和“告密”有染。
·“巫蠱”之禍的連環(huán)告密
公元前92年,已經六十七歲的漢武帝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一個高個男子舉著一柄長劍,慢慢地走到他面前,然后舉起劍來,正要砍下去,他大呼一聲,醒了,朦朧中發(fā)現(xiàn)一個男子從門口逃了出去。
漢武帝立即派人去追帶劍男子。兩個侍衛(wèi)隊長領著侍衛(wèi)搜了大半天,鬼影也沒有。但這位老人不相信自己是在做夢,把侍衛(wèi)們斬首,又下令先搜皇宮,接著是后苑,最后連京城老百姓家里都被他的士兵搜了個遍。結果是:沒有他想要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