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 為什么沒有與李鴻章續(xù)約(1)

大清洋帥漢納根 作者:小鐘


"旅順之有漢納根,譬如破落戶人家猶有一闊少,大為司鹽米者之累。"

--旅順港塢工程總辦袁保齡

不知不覺中,1890年的春節(jié)來到了古老的中華大地。在天津,人們沿襲著數(shù)千年來的過節(jié)習俗,大人們掛燈籠、貼春聯(lián),孩子們穿新衣、放鞭炮,快樂地打鬧嬉戲。

到了除夕,古老的天津城滿城各處響起了震耳的鞭炮聲,人們在告別過去,慶祝新的一年的到來。

在天津漢納根的中國宅院里,同樣也不例外,傭人們在院子的空場處,點燃了爆竹,隨后向他們的"韓大人"拜年。在中國已經(jīng)度過10年的漢納根也早入鄉(xiāng)隨俗,將準備好的裝有一塊銀圓的紅包塞到這些傭人們的手中,口中也同樣說著"同喜同喜"。

一陣喧鬧過后,等人們散了,漢納根回到書房,靜靜地坐在椅子上,又打開了父親給自己來的信。

父親說,自己年紀大了,很掛念他,希望他能回國,陪在自己身邊。另外,他也到成家立業(yè)的年齡了,家里也幫他尋找了幾家合適的女孩子,等他回國,爭取成家。

漢納根點燃了煙斗,一種思鄉(xiāng)的情緒突然籠罩在他的身上。屋外,鞭炮聲此起彼伏,伴隨著孩子們的歡笑聲,人們都沉浸在節(jié)日的喜慶氣氛中,但漢納根知道,歡樂是屬于中國人的,對于他,沒有興奮,只有懷鄉(xiāng)的落寞。

待了一會兒,他始終無法排解這種消極的情緒。沒辦法,他一個人出來,沒有驚動傭人們,去找德璀琳了。

來到德璀琳家,他發(fā)現(xiàn)很冷清,昔日眾多的傭人們一個都不見了,還是德璀琳親自給他開的門,并解釋說,我給他們都放假了,春節(jié)了,對于中國人來說相當于我們的圣誕節(jié),甚至比我們的圣誕節(jié)還要重要。

漢納根給德璀琳看了父親給自己來的信以及李鴻章給他送來的聘書,他問:您說,我該怎么辦呢?

沉思了一會兒,德璀琳說,我覺得你應該回去,回到德國去。

為什么呢?漢納根問。

德璀琳說,你父親信中希望你回去的理由我就不再說了,我覺得你應該考慮這一點。還有更重要的是,現(xiàn)在旅順軍港的工作已經(jīng)完成了,中國目前也沒有什么重要的戰(zhàn)事,在和平時期,一個軍人的才能是得不到發(fā)揮的;而且,在軍港建設中,李中堂對我們德國沒有給予充分的重視,你不續(xù)約,也算給他個教訓。

漢納根明白,德老頭還在為旅順軍港建設中與中方產(chǎn)生的矛盾耿耿于懷。

事情還要從頭談起。

旅順軍港的建設集中了中國以及許多國外技術(shù)人員的智慧,當然,在建設過程中,中國方面與外國技術(shù)人員不可避免地發(fā)生了這樣或者那樣的矛盾。

首先,在修造的船澳的大小問題上,雙方曾經(jīng)一度發(fā)生爭議。中方總辦袁保齡一開始擬定的工程費為34.8萬兩,但是北洋當時無法籌集如此多的錢款。經(jīng)費拮據(jù),李鴻章就讓劉含芳和袁保齡等人再商量,如何減少開支。幾個人商量后,劉含芳提出了一個"九十丈方池"的建議,主張將船塢的容積縮小,改為九十丈寬、九十丈長,這樣就能節(jié)省10萬兩白銀,但是這樣的船澳只能容納2只鐵甲艦回旋。袁保齡同意了這一建議,但是海軍方面堅決不同意,認為面積過小,尤其是當時擔任北洋水師海軍總查的英國人瑯威理反對最厲害。此人我們在以后還會談到。李鴻章幾次派人與他溝通,希望他體諒中國的難處,同意這個設計方案,但是瑯威理一直堅持自己的反對意見,船塢是給北洋海軍使用的,如果海軍的高級指揮人員反對,那么船塢建設很難進行。沒辦法,李鴻章又讓幕僚們想辦法,怎么在不增加經(jīng)費的基礎上增加船塢的容積,后來還是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想了一個辦法,就是船澳的寬度不變,將長度增加三十丈。這樣,在經(jīng)費增加很少的情況下,增加了船塢的容積。這樣,瑯威理才勉強同意。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