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旅順軍港的前世今生(3)

大清洋帥漢納根 作者:小鐘


一直到現(xiàn)在,我國的海軍艦隊差不多還是按照李鴻章的設(shè)想成建制的,不能不嘆服當時他的遠見卓識。

李鴻章的這個奏折一改以前中國只重視陸防而輕視海防的軍事方針,符合世界發(fā)展的潮流,有論有據(jù)。因此,受到了清王朝的重視,無論是軍機處的大小官員,還是最高的兩宮皇太后,都覺得李鴻章的建議很好。

沒過多久,朝廷就同意了李鴻章的海防計劃,最后決定,每年撥出???00萬兩作為海軍的經(jīng)費(實際用在購置軍艦的款項只有每年100萬兩),以加快建設(shè)大清海軍(大清海軍分為三洋:北洋負責山東及以北之黃海,南洋負責山東以南及長江以外之東海,兩廣負責福建、南海)。

1875年5月30日,大清國的海軍建軍計劃正式開始實施,當日,清王朝頒布了最高指令。李鴻章負責北洋水師的建設(shè),沈葆楨負責南洋水師的建設(shè)。

接受任命后,李鴻章坐鎮(zhèn)天津,開始了北洋海防的建設(shè)。在與幕僚商議后,他制定了北洋水師的建設(shè)方針。他認為,北洋水師作為守護京城的重要力量,必須要在京城的四周,北邊的旅順,東邊的威海,臨近內(nèi)的天津,層層設(shè)防,在一些重點海面,還要鋪設(shè)魚雷,這樣才能切實保障京城的安全。要達到這個目標,就必須要購買大批的軍火炮械,建立一支強大的海軍。

就這樣,中國近代海防建設(shè)開始進入了正軌。從那一時刻起,中國才有了真正意義上的海軍。

在此之前,大清國的軍艦有幾艘呢?

數(shù)量少得可憐。

在江南制造局,仿造外國的有5艘小兵輪,福州船廠有11艘。

購買外國的船,有廣東向英、法等國購船12艘,福建向英、美、德購船8艘,江蘇向滬商購船5艘。

一共就只有這41只船,在當時卻擔負著保護大清國漫長的海岸線的任務(wù),真是難為了。

為了建造一支強大的北洋水師,李鴻章在1875年向英國訂造了4艘艦炮船。

1879年,又訂造了2只巡洋艦,就是我們熟悉的后來在甲午海戰(zhàn)中沉沒的"揚威"、"超勇"號。

1880年,又向德國訂購了巨型鐵甲艦"定遠"、"鎮(zhèn)遠"。在當時,這兩艘鐵甲軍艦是世界上最大的軍艦。正因為有了這2艘軍艦,北洋海軍的總噸位超過了日本,一躍成為亞洲第一艦隊。

但是,船多了,另一個難題又來了,就是北洋的船只既然日益增加,那么,無論避風、停泊或修理,都需要一個大型軍事船塢。也就是說有了鳥(船),必須要有籠(船塢)。

在當時,偌大的中國只有3個船塢可用,即福州船塢、上海船塢、廣州船塢。

中國雖然有這3處船塢,但是這3個船塢有一個共同的缺點就是,面積太小,根本容納不了像"定遠"軍艦這樣的龐然大物來回旋。所以,北洋水師必須要在北方建造自己的軍事船塢。經(jīng)過多方比較后,李鴻章最終選擇旅順,作為北洋水師的軍事基地。

旅順位于遼東半島的南端,東臨太平洋,西扼渤海灣,由于溫度適宜,常年不凍,是一個天然的良港。而從位置上看,旅順口與山東半島的威海衛(wèi),緊緊地封鎖著渤海,拱衛(wèi)著京師的安全。在軍事上易守難攻,是中國北方不可多得的國防門戶。

當時,李鴻章選擇在旅順建造北洋的軍事基地,也遇到了一些人的阻撓,但是李鴻章不為所動,堅持自己的主張,他在反駁反對派的觀點時,說:

就這樣,在李鴻章的堅持下,1880年秋,也就是漢納根來到中國的第二年,在旅順口修建大型海軍基地的計劃終于獲得清王朝的批準。中國近代歷史上第一個大型軍事工程終于就要上馬了,洋務(wù)派人士都很高興。但是,另一個難題擺在了李鴻章面前,就是偌大個中國,竟然找不到一個懂得修建現(xiàn)代化軍港的人才,怎么辦?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