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 連續(xù)射擊(3)

大明帝國戰(zhàn)爭史 作者:李湖光


這些戰(zhàn)例表明那時候已經(jīng)在陸戰(zhàn)中廣泛使用火器,那么在水戰(zhàn)中是否也使用火器呢?歷史記載朱元璋確實在水戰(zhàn)中大規(guī)模動用過火器,而且過程非常精彩,下面需要詳細介紹。不過,有膽量與朱元璋進行水戰(zhàn)的不是老對手張士誠,而是野心勃勃的陳友諒。

陳友諒,沔陽人(今湖北仙桃),漁民出身,乘天下亂成一鍋粥的機會渾水摸魚,投靠湖廣起義軍徐壽輝部,用不了多久,他便削尖腦袋費盡心機鉆入了領導層,做了個領兵元帥。按照這個升遷速度順利地再發(fā)展下去,下一步就是弒主自立,另起爐灶了。1360年(至正二十年)閏五月,陳友諒經(jīng)過精心策劃,殺死了徐壽輝,在長江邊的采石五圣廟中稱“帝”,國號“漢”,地盤橫跨湖廣、河南、江浙、江西的部分地區(qū)。但他還不滿足,企圖順著長江而下,一口吞并朱元璋。然而,驕兵必敗,漢軍在應天城下中計受挫,頂不住朱元璋強大的軍事壓力,接連丟掉了太平、安慶、江州,一直倒退回了武昌。

陳友諒雖敗,但實力猶存,他利用朱元璋主力回師江北之際,在1363年(至正二十三年)4月頃巢而出,以號稱“八十萬”的水陸大軍包圍了重要的戰(zhàn)略樞紐——鄱陽湖邊的洪都(今江西南昌),同時,順勢攻取了吉安、臨江、無為州。

陳友諒這次出兵,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迅速攻克洪都,龐大的漢軍水師經(jīng)長江口集結在鄱陽湖,參與進攻洪都。這支水師有豐富的攻堅經(jīng)驗,但他們不是憑著當時的先進武器——火器來攻城,而是靠巨艦。巨艦攻城不是天方夜潭,例如1360年(至正二十年)閏五月,陳友諒在進攻長江邊的太平城時,動用巨艦乘水漲之機緊挨在太平城西南邊的墻垣而停泊,就這樣,一群群的水兵們輕易地從高大的艦上躍上城墻,一舉破城。

漢軍的巨艦高數(shù)丈,上下分成三層,樓層與樓層之間互相聽不見說話,每一層都放置了走馬柵,可容得下三千余人。這一刻,陳友諒打算故伎重施,力圖以巨艦強行停靠在鄱陽湖邊的洪都城墻,再重演攻克太平的一幕。誰知,巨艦怎么也靠近不了城墻,原來朱元璋吸取了太平之敗的教訓,事先已經(jīng)將俯瞰湖泊的城墻重新改建,向后移了三十步。

鄱陽湖里的漢軍水師面對著可望而不可及的城墻,只有干瞪眼的份,沒辦法,只好以步兵強攻了。漢軍步兵攜帶著箕形的竹盾登上岸,螞蟻一般地向洪都城撫州門涌來,有幾處城墻在這些人不惜代價的進攻之下坍塌了,城池眼看就快要失守。在這個關鍵時刻,洪都守將鄧愈率領的軍隊拿著火銃,及時出現(xiàn)在城墻破損口處,將所有的火力都集中在這里,立馬打了對方一個措手不及。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