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婦女殉夫的故事,有些確實讓人感動不已,但像林如蘭這樣的卻實在是不敢恭維。其實,有的父母甚至婆家人并不阻擋寡婦改嫁,一些開明的長輩還主動為喪偶的女兒組織新的家庭,但不少女性自己卻拒絕這種安排。
東漢名士桓鸞的女兒嫁給了劉長卿,劉長卿病故后,桓氏成了寡婦。從此她再也不回娘家,多次斷然拒絕父母令其改嫁的意愿??嗍貛资曛?,兒子也死了,桓氏失望之余更加害怕有人讓她再婚,干脆割掉了耳朵以明心志。
東漢末年,著名經(jīng)濟學家荀爽的女兒荀采十九歲就成了寡婦,父親不忍她年紀輕輕守寡,極力撮合她和同郡的郭奕締結(jié)連理??蓱z父親一片好心,但萬沒想到荀采得知后立即要抽刀自刎,多虧旁人眼疾手快攔下她,才避免了悲劇的發(fā)生。不久,荀爽在荀采不知情的情況下把她抬到了郭家,想讓生米煮成熟飯。荀采一面假意應承,一面命下人在屋里點上蠟燭,趁荀爽和郭奕不注意的是時候上吊自盡了。
能殉夫的寡婦從某種程度上講是幸福的,因為她們不用面對世俗的種種非議,不用面對孝順公婆、撫養(yǎng)幼兒的艱難。那些不能死的寡婦命運就更顯悲苦。寡婦要活下去,就要有一定的經(jīng)濟來源。但在男人主外的世道支配下,女人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守業(yè)經(jīng)營是萬分困難的。倘若家里比較有錢,丈夫的兄弟都還良善,那么寡婦還能順延殘年。如果家業(yè)被親戚所覬覦,或所托之人心存歹念,那么寡婦也就走投無路了。
《儒林外史》中有這樣一則故事:嚴貢生的弟弟嚴監(jiān)生一輩子性情吝嗇,斂財不止,而且喜歡謀人田產(chǎn)。不料家業(yè)興旺之際,他卻一命嗚呼,拋下了由妾扶為正室的趙氏。趙氏怕家道中落,就委托大伯嚴貢生照管。嚴貢生滿口答應,也盡心盡力地照看弟弟的家業(yè)。誰知趙氏的兒子不久夭折了,嚴貢生見趙氏沒了兒子就變了臉。他挖空心思,百般設(shè)計,終于讓自己的二兒子當上了"新主人"。等二兒子夫婦住進了監(jiān)生家,趙氏反倒要天天拜見"二爺二娘",完全成了嚴家的外人。趙氏哭鬧著告到了縣衙,知縣以清官難斷家務(wù)事為由判決此事應由嚴家族親商量定奪。
趙氏只得擺幾桌酒席,宴請族中的尊長以求解決此事。但族人害怕得罪嚴貢生,說來說去還是讓"二爺"管。趙氏著急,在屏風后怒斥嚴貢生口是心非的卑劣行徑。面對斥責嚴貢生無言以對,竟然要打趙氏,并當時就叫來媒人要把趙氏嫁出去。由此可見,這些男人為了奪取寡婦的家業(yè),什么守節(jié)守貞完全不放在眼里了。
要說嚴貢生在趙氏的孩子沒死的時候還是挺盡職盡責的,可見他還是有所顧及,畢竟孩子在的時候,弟弟的財產(chǎn)也算有人繼承。但孩子一死,他就露出了本來面目,在他心里覺得嚴家的東西怎么也不能落到寡婦趙氏的手中,所以便上演了奪寡婦財產(chǎn)的一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