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那些個攘夷屬于“一小撮別有用心的犯罪分子”特地針對廣大開國群眾以及友好外賓所進行的恐怖襲擊行為。再怎么說,那也該是屬于“不明真相的群眾的個人行為”。
但這一次就不一樣了,這一次是由一群有正規(guī)編制、全副武裝的武士動的手,而這群武士中,正襟危坐著一個大名,也就是島津久光。
按照當時的說法,事發(fā)現(xiàn)場久光的神態(tài)是“兩眼平和,神情自若”。
群毆中,側(cè)近松方正義曾經(jīng)向其主君稟報說是有外國人沖撞了薩摩的行軍行列,并且試圖反抗。
聽完這話,島津久光將隨身的刀從絲綢刀袋里拿了出來。
一般有身份的武士在坐轎子時,刀都是帶鞘裝在一個絲綢袋子里,不到用的時候不會拿出來的。
換句話說,久光是打算用這刀了,也就是想親自上陣過一把攘夷的癮。
由此可以看出,即便他沒有當場下令殺外國人,卻也擺脫不了默認手下動手的干系。
這事兒,他是脫不了身的。
事情發(fā)生之后,立刻一傳十,十傳百,轉(zhuǎn)眼間就全日本盡人皆知了,對于這個很有可能引起大亂子的事件,整個日本的民眾情緒只能用四個字來形容——大快人心。
大家高度贊揚了薩摩武士的這種勇猛豪爽的行為,認為這是一種給日本長了臉的大好事兒。
當島津久光的行列繼續(xù)啟程趕回京都的時候,沿途的百姓紛紛夾道歡送,一邊給薩摩武士倒酒送飯團,一邊歡呼著“不愧是薩摩大人”之類的口號。
而朝廷方面,一些攘夷派的公家也如同打了雞血一般興奮起來,其中山階宮晃親王還當場賦詩一首:薩州老將發(fā)沖冠,天子百官免危難,英氣凜凜生麥役,海邊十里月光寒。
順道一說,這詩并沒有經(jīng)過翻譯,而是原版,這種百分之百純漢字的詩在當時的日本非常常見,也被稱做漢詩。
而幕府方面和國際方面的反應(yīng)則是相當震驚的。
幕府么就不去說他了,一聽到發(fā)生了這事兒,幾個老中當場腿都發(fā)軟了,他們一邊聯(lián)絡(luò)薩摩一邊跟英國方面充分溝通,希望從中起到調(diào)解作用。
但是很遺憾,這熱臉蛋當場就貼上了冷屁股。
英國人直截了當?shù)乇硎?,冤有頭,債有主,薩摩藩干的兇殺案就該由薩摩來負責(zé),更有過激的甚至表示,應(yīng)該當場將島津久光給逮捕了然后判他個殺人罪。
而對于幕府這種摻和其中的行為,只有三個字:哥屋恩—滾。
島津久光態(tài)度倒還好,對前來調(diào)查此事的使者說道:“不過是幾個浪人殺了個外國人而已,我們這里已經(jīng)開始追查了,兇手已經(jīng)潛逃,估計沒幾天就能抓到,也不算什么大事兒,您還是請回吧。如果英國人有什么意見的話,讓他們直接來找我薩摩,不會連累幕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