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節(jié):仇恨的種子(2)

日本明治維新:幕末血風 作者:櫻雪丸


吉田松陰就此由一介開國派人士轉(zhuǎn)化成了倒幕派人士。

自從成為了倒幕派之后,松陰也就不搞什么偷渡了,因為整那個沒用,他辦起了學校。

畢竟一人倒幕不算倒,大家來倒才能真的倒,而讓大家一起來的最好方法,就是自己開學校自己做老師,教出一批志同道合的學生來。

在吉田塾里,松陰反復對自己的學生傳授一種被稱為“尊王”的思想。

具體來說,就是強調(diào)天皇的超然地位以及萬民對皇權(quán)的歸順,當然,灌輸尊王的同時也不忘記踩幕府兩腳,對于幕府那種凌駕于萬民之上、置天皇于腳下的逾越行為,他也表示了完全的否定和強烈的抨擊。

實際上,尊王思想在江戶時代初期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只不過那時候國泰民安的,大家也就口頭上尊尊,心里面想想,誰也犯不著去為了天皇而跟幕府叫板??涩F(xiàn)在情況兩樣了,外國人欺負到日本人的頭上了,而幕府居然為了迎合外國人公然違背圣旨,所以實在有必要力挺天皇一番了。

抱著這樣心態(tài)的人,在日本越來越多了。

值得一提的是,吉田松陰雖然說是宣傳天皇超然于一切,其實還是想借著尊王的大旗推翻幕府,并且通過這種方式讓日本擺脫淪為他國殖民地的困境,說白了人家是想清理內(nèi)部階級矛盾并且救國救民,和后來日本軍部借著天皇的名號沒事兒隨便亂侵略人家搞“圣戰(zhàn)”以及借著“皇軍”的名號搞殺人放火是完全的兩碼事兒。

從這所被稱為吉田塾的學校里,后來走出了無數(shù)日本明治時代的風云人物,比如桂小五郎(木戶孝允)、高杉晉作、伊藤博文、久坂玄瑞、山縣有朋、吉田稔磨等。

這些人都有一個比較統(tǒng)一的稱號—松陰門下。

吉田松陰,其實就是倒幕的祖師爺。

因為天皇提倡將外國人給一股腦兒地攘出日本,所以尊王的各位同時也自然而然地成了攘夷派,而隨著尊王思想的蔓延,攘夷也漸漸地成了潮流,當時武士之間最為流行的問候語就是:“今天,你攘夷了嗎?”

一時間,在日本,人人說到外國人就色變,看到外國人就操家伙,大有一副“一概鬼子全殺盡,天皇一統(tǒng)定江山”的味道。

抗了圣旨的幕府,自然成了眾矢之的。

而抗旨的直接參與人堀田正睦,也變成了大家怒火射向的目標,所以沒幾天就不得已引咎辭職了。

尊攘派特別高興,覺得這第一仗,算是旗開得勝了。

事實證明,他們高興得太早了。

因為堀田正睦不過是場面上的人物,說得斯文點叫棋子,說得直白點叫墊背,你要了隨時能拿去、隨時能背黑鍋送死的那種,至于真正在幕后進行實際操縱的老大,卻另有其人。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