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儒效?儒效?(11)

道法中國:二十一世紀中華文明的復興 作者:翟玉忠


儒家思想和政治力量的結合幾乎將中華文明毀于一旦——支撐社會結構的法制體系變成了官僚們的道德說教。這些官僚是有史以來最貪婪的物種,從酒食相親到挪用軍費無所不為,國家資源很快被這個中間層吸干,即使像宋朝那樣強大的國力也會迅速衰弱。

1259年,南宋宰相賈似道面對蒙古兵團對鄂州(湖北武漢)的進攻,唯一的策略就是派遣密使和解,承諾以下三點:一是宋向蒙古國稱臣,降為藩屬;二是以長江為兩國疆界,宋全部割讓江北土地;三是宋每年向蒙古帝國進貢銀幣20萬兩,綢緞20萬匹。當時正趕上蒙古大汗蒙哥在合州城下逝世,主帥忽必烈為爭汗位北歸,接受了賈似道的條件。

道學家的同盟賈似道開始耍起了小聰明,他下令截殺蒙古殿后的散兵游卒,用他們的人頭作戰(zhàn)利品。就如同所有善于作假的官僚一樣,賈似道成了民族英雄,皇帝親帥文武官員到郊外歡迎,作家廖瑩中專門寫了《福華篇》為賈似道歌功頌德。但是道學家就是道學家,士大夫的朝代就是士大夫的朝代,20年后,經濟虛假繁榮、儒家大行其道的宋朝就滅亡了。

讓我們用中國兵平均作戰(zhàn)能力的大跨度比較來說明,儒化會導致一個民族喪失最基本的保家衛(wèi)國能力:

西漢時,據熟知西域事務的陳湯統計,一個漢兵可當5個胡兵,匈奴據漢法改良兵器后,還能當3個,主要原因是胡人兵器質量不行。(《漢書?傅常鄭甘陳段傳》載陳湯言:“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保?/p>

兩千年后,抗日時期,據日方統計一個日本兵的作戰(zhàn)能力相當于5~7個中國兵,臺灣方面有人說相當于6個;主要原因也是中國軍隊裝備太差。1937年時,中國陸軍一個師有11000人,才配有3800條步槍,機槍328挺,火炮46門,戰(zhàn)車0輛;而日方一個師團22000人,配9500條步槍,機槍600挺,火炮108門,戰(zhàn)車24輛。數量上只是一方面,我方機槍老是卡殼。

儒者不重視經濟和軍事(宋人所謂:“儒者不言兵,仁義之兵無術而自勝”),所以儒化的中華民族只能為魚肉,任人宰割。除了“儒學雖然表面興盛,但實際上處于一種衰落狀態(tài)”(李申先生語)的唐朝,兩千年的中國中世紀,對所有心存良知并熟悉中國歷史的人來說,都是一個不堪回首的黑暗時代。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