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對關羽、張飛要“取其長去其短”(5)

毛澤東品評四大名著 作者:李子遲


1958年,毛澤東讀《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就陸遜在彝陵大戰(zhàn)前奉行以逸待勞,“當御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持,不相聽從。遜按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強對也。諸君并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仆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仆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任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批語:“此司馬懿敵孔明之智也?!保ā睹珴蓶|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61~162頁。)

陸遜,其故事開始于《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戰(zhàn)猇亭先主得仇人,守江口書生拜大將》。

1958年,毛澤東讀《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就清朝錢振鍠評彝陵之戰(zhàn),“陸遜破先主,無他奇策,只令軍士各持一把茅耳。意先主連營,皆伐山木為之,故易火;若土石為之,遜其如之何”,批語:“土石為之,亦不能久,糧不足也。宜出澧水流域,直出湘水以西,因糧于敵,打運動戰(zhàn),使敵分散,應接不暇,可以各個擊破。”(《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61頁。)

1958年,毛澤東讀《三國志·吳書·陸遜傳》,就火燒連營后,“又(劉)備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謙等各競表言:‘備必可擒,乞復攻之。’”清朝何焯評:“大勝之后,將驕卒惰,溯流仰攻,轉饋又難,一有失利,前功盡棄。昭烈老于兵,得蜀已固,非若曹仁之在南郡,可懼而走也。連兵于西,主客異勢,決還者中人所能知也,盛、璋、謙如豕突耳?!迸Z:“何評有理?!?《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62頁。)

1958年,毛澤東曾幾次談及陸遜。他在讀《南史·賀琛傳》時,就其中梁武帝蕭衍剛愎拒諫,責罵賀琛,“朕有天下四十余年,公車讜言,日聞聽覽,每苦倥傯,更憎惛惑。卿珥貂紆組,博問洽聞,不宜同于阘茸,止取名字,言我能上事,恨朝廷不能受。”批語:“此等語,與孫權詰陸遜語同。”(《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207頁。)

據(jù)《三國志·吳書·陸遜傳》,陸遜因不附和魯王孫霸(孫權四子)爭奪太子事,多次上書孫權,“太子正統(tǒng),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而為孫權責詰,憂死。

1958年,毛澤東讀《三國志·吳書·駱統(tǒng)傳》,就駱統(tǒng)與孫權疏:“每有征發(fā),贏謹居家,重累者先見輸送。小有財貨,傾居行賂,不顧窮盡。輕剽者則送人險阻,黨就群惡。百姓虛竭,嗷然愁擾。”“方今長吏親民之職,惟以辦具為能,取過目前之急,少復以恩惠為治,副稱殿下天覆之仁、勤恤之德者。官民政俗,日以凋敝,漸以陵遲,勢不可久。夫治疾及其未篤,除患貴其未深。愿殿下少以萬機余閑,留神思省,補復荒虛,深圖遠計。育殘余之民,阜人財之用,參曜三光,等崇天地。臣統(tǒng)之大愿,足以死而不朽矣。”批語:“買壯丁”,“振古如斯”。(《毛澤東讀文史古籍批語集》,中央文獻出版社,1993年11月版,第160頁。)


上一章目錄下一章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dappsexplained.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