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越然全神貫注地聆聽,并暗自翻譯。毛澤東說著說著,忽覺李越然聽得出神,便直呼其名地問道:“李越然,你讀過哪些古書?”
李越然回答道:“《三國》、《水滸》……”
“《三國》、《水滸》這些好書,至少要讀它三遍,”毛澤東說,“不要去注意那些演義式的描寫,而要研究故事里的辯證法?!?/p>
接著,毛澤東又由《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講述了一番唯物辯證法。(李越然:《外交舞臺上的新中國領(lǐng)袖》,解放軍出版社,1989年版,第151、157~158頁。)
王粲(177~217),字仲宜,東漢末期文學(xué)家“建安七子”之一。初跟隨劉表,后歸順曹操。他的代表作有《七哀詩》、《登樓賦》?!镀甙г姟非捌牵骸拔骶﹣y無像,豺虎方遘患。復(fù)棄中國去,委身適荊蠻。親戚對我悲,朋友相追攀。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饑婦人,抱子棄草間。顧聞號泣聲,揮涕獨不還。未知身死處,何能兩相完。驅(qū)馬棄之去,不忍聽此言。南登霸陵岸,回首望長安。悟被下泉人,喟然傷心肝?!?/p>
1958年,毛澤東在第一次鄭州會議上說:“殷紂王(通常稱之為‘暴君’)精通文學(xué)和軍事,秦始皇和曹操全都被看作壞人,這是不正確的?!保ㄋ箞D爾特·施拉姆:《毛澤東的思想》,中央文獻(xiàn)出版社,1990年版,第184頁。)
殷紂王,商朝末代國君。按傳統(tǒng)說法,他是沉湎酒色、殘害忠良的帝王。
1958年11月,毛澤東在湖北武昌,與吳冷西、田家英就實事求是、反虛夸講話。他說:“天下事有真必有假,虛夸古已有之。赤壁之戰(zhàn),曹營號稱83萬人馬,其實只有二三十萬,又不熟水性,敗在孫權(quán)手下,不單是因為孔明借東風(fēng)。安徽有個口號,說:‘端起巢湖當(dāng)水瓢,哪里缺水哪里澆?!鞘亲髟姡闼こ滩荒苣菢永寺髁x。”(吳冷西:《憶毛主席》,新華出版社,1995年版,第109頁。)
“曹營號稱83萬人馬,其實只有二三十萬”,見《三國志·吳書·吳主傳》引《江表傳》載曹操與孫權(quán)信稱:“近者奉辭伐罪,旌麾南指,劉琮束手。今治水軍八十萬眾,方與將軍會獵于吳?!钡珦?jù)周瑜估計,“彼所將中國人,不過十五六萬,且軍已久疲,所得(劉)表眾,亦極七八萬耳”。
“曹營號稱83萬人馬”,見《三國演義》第四十二回《張翼德大鬧長坂橋,劉豫州敗走漢津口》:“操從其計,一面發(fā)檄遣使赴東吳;一面計點馬步水軍共83萬,詐稱一百萬,水陸并進(jìn),船騎雙行,沿江而來。”
毛澤東在閱讀《三國演義》的過程中,很注重考慮作者創(chuàng)作和作品形成的社會背景,并且把這一社會背景與作品的主題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就拿對曹操這個人物評價來說,作者羅貫中筆下的曹操是“漢賊”、“奸雄”,這正是作者“揚劉抑曹、蜀漢正統(tǒng)”的皇權(quán)正統(tǒng)思想的體現(xiàn)。但毛澤東對曹操這個歷史人物,有他自己的看法。1958年11月20日,在武漢東湖畔他的住所召開的座談會上,在談到曹操時,毛澤東說:“你們讀《三國演義》和《三國志》注意了沒有,這兩本書對曹操的評價是不同的。”座中有的同志說:“一個是貶,一個是褒?!?/p>
毛澤東說:“是的?!度龂萘x》是把曹操看作奸臣來描寫的;而《三國志》是把曹操看作歷史上的正面人物來敘述的,而且說曹操是天下大亂時期出現(xiàn)的‘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墒且驗椤度龂萘x》又通俗又生動,所以看的人多,加上舊戲上演三國戲都是按《三國演義》為藍(lán)本編造的,所以曹操在舊戲舞臺上就是一個白臉奸臣。這一點可以說在我國是婦孺皆知的?,F(xiàn)在我們要給曹操翻案。我們黨是講真理的黨,凡是錯案、冤案,十年、二十年要翻,一千年、二千年也要翻。”